陈先生称,2月9日,四家人共计20人,我们一行从**报团来哈尔滨游玩。随后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哈尔滨某野生渔村进行就餐,当时知道鱼的价格是398元和298元1斤,问题出在了结账上,当时我们两个人看着称重十斤四两的鱼,结账的时候却是十四斤四两,点的另外两种鱼也存在乱写斤两,两桌饭共计花费了1万多元。为此,在结账时与商家发生了不愉快。
陈先生表示,结账时发现店家乱写鱼的斤两,几位老人便与店家理论,突然店里冲出10几人逼我们付账,双方开始拉扯,老人也被打。随后,陈先生报警,民警到店内调看监控录像,陈先生在吧台看监控被店家阻止,头部受伤。陈先生称,民警建议双方协商解决,“大过年的不想去所里,最后只好全额照付买个安稳”。
事后,导游向陈先生一行道歉,表示自己未尽到保护游客的责任。陈先生认为,当晚消费属自费,应照价付钱,但餐厅出手打人没道歉,“提醒大家节假日一定要注意此类情况,避免人身财产损失”。
经营者不标、错标、漏标或不按规定方式标价,或者标注的价格经查远超正常的市场价,也可被视作非明码标价,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旅游服务“缩水”,游客有权索赔。依照我国《旅游法》及其司法解释规定,旅行社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不得擅自改变旅游行程、遗漏旅游景点、减少旅游服务项目、降低旅游服务标准,否则应当依照约定及法律规定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根据规定,对于旅行社提出的自费旅游项目,消费者有权利知晓价格和服务内容,并且可以选择拒绝参加。导游和领队不得擅自变更旅游行程或者中止服务活动,不得向旅游者索取小费,不得诱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或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
对于免费旅游券,消费者有必要详细了解清楚旅游券的具体内容,如旅游行程安排、旅游服务安排和标准、自己与旅行社的权利和义务,做到心中有数,并与商家或者旅行社签订合同,做到有据可查。至于旅行社,强制消费者购物或交钱作为补偿,显然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应当受到惩处。
我国旅游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景区、住宿经营者将其部分经营项目或者场地交由他人从事住宿、餐饮、购物、游览、娱乐、旅游交通等经营的,应当对实际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给旅游者造成的损害承担连带责任。
“天价菜单”的频频出现,主要原因在于经营者缺失诚信,或者作虚假的、引人误解的宣传,或者强制交易。
对此,一方面,经营者必须依法诚信经营,履行法律规定的提示说明义务,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事先询问清楚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等信息,一旦遭遇“天价菜单”,及时保存相关证据。
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经营者不得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行为,保护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是基本权利,包括选择经营者、商品品种和服务方式等。但自主选择权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不能侵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消费者设立的九项权利,包括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等。这些权利涵盖了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的各项权益,包括人身财产安全、真实情况了解、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公平交易、获取赔偿、结社权、获得相关知识权以及受尊重权等
商家强迫交易行为的法律责任。根据不同法律条款,商家进行强迫交易可能会承担治安处罚或刑事责任。强迫交易行为包括滥用独占地位、滥用行政权力、搭售或附加不合理条件、利用特殊交易方式进行强迫交易等。情节较轻可能会被处以拘留或罚款,情节严重可能会被处以有期徒刑
李某等四人以装修公司名义与物业服务中心签订协议后,通过言语威胁、恐吓等手段强行向业主和装潢公司施工人员销售材料并承揽业务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认为应定强迫交易罪,因为其行为破坏了市场交易中的自愿、公平原则,侵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且强迫交易次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