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的规定,通过国外代购销售假货是违法行为。如果销售假货的情节严重,将构成刑事犯罪。
在网购过程中,消费者应注意保存交易凭证,并做好备份。这些交易凭证是发生纠纷时维权的重要证据。同时,与卖家的聊天记录也是买卖双方承诺和要约的体现,消费者应尽量清楚地表达购买产品的各项要求,包括品牌、单价、数量、重量、发货日期、质量标准等。如果商家未按照承诺供货,即构成违约。
网络交易并不是法外之地,无论是本地还是外地的网站,消费者都可以进行投诉。如果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消费者可以向经营者所在地的工商部门投诉,也可以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所在地的工商部门投诉。
根据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通过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在收到商品后的七日内退货,无需说明理由。
消费者应注意辨别购物网站的合法性。可以通过查看网站首页底部是否有通信部门的ICP备案证号、公安部门备案编号、工商部门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以及须经相关部门审批的经营业务批准文号。如果这些信息的图标链接都能点击打开,那么该网站是合法的。
消费者应小心保管自己的银行卡和网购账号。在购物前,应在计算机中安装杀毒软件、安全卫士等能够拦截钓鱼网站的软件。如果使用银行卡进行结算,需要安装该银行提供的各类防护软件。在网上交易和充值时,一定要核对官方网址。
如果不慎购买到过期食品,消费者不应自认倒霉,而是应保存好购物小票等相关证据,向销售方进行索赔,同时也可以向食药监部门进行举报。
消费者投诉的应诉受理情况。其中规定了应受理的投诉类型,包括消费者受到损害、经营者未履行法定义务和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权益受损等投诉。同时,也明确了不予受理的投诉情形,如经营者之间购销活动纠纷、商品超过保修期和合格证期等。此外,文章还提到了酌情处理的情形,
消费者的知情权,包括了解商品和服务的相关信息以及消费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权益保护措施。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详尽的信息,并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为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法律规定了商品和服务应符合的标准和要求。消费者的知情权有助于保护其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
虚假广告的法律定义及表现形式。虚假广告定义为广告内容虚假或易引人误解,包括夸大失实、语言模糊和不公正竞争等形式。广告主若涉及虚假宣传,需承担行政责任,如公开更正并支付罚款。
朋友找代购购买商品时,如果买卖到的是假货,一般是属于民事纠纷,警察是不处理民事纠纷的,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向消委会投诉等途径维权。(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产品因质量不合格导致严重毁损或灭失,不能修理、更换或退货的,给消费者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