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其它消费者权利 > 消费信用中消费者保护的必要性

消费信用中消费者保护的必要性

时间:2024-05-04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4506
现在的生活对于一个人信用越来越看重,如果自己信用较好的话那么购买房子都有可能会走一些捷径,在消费信用中应当如何保护权益呢?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消费信用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必要性

消费信用经济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消费信用经济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建设银行开办个人住房信贷业务为标志开始起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多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发展仍然缓慢。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国民经济对消费信用的需求增加和消费者超前消费实力的提升,买方市场的出现为发展信用经济创造了条件。自1998年以来,我国消费信用经济开始迈出新的步伐,特别是在1999年3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后,商业银行纷纷行动起来,消费信贷业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消费信用的涉及领域也从住房、大件商品扩展到汽车、旅游甚至高等教育,我国消费信用经济的市场框架初步建立。然而,从市场活跃程度、参与程度、消费信贷规模与总规模的比率以及业务品种的市场适应性来看,我国消费信用经济的发展力度仍然不够,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相差较远。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消费者受传统消费观念制约、金融机构受传统经营观念制约以及消费者预期收入降低和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等。然而,我认为我国消费信用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首先,消费信用经济直接涉及生活消费领域,消费者是其唯一主体。作为一种交易,消费者和交易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应当是平等的。然而,我国的消费信用交易规则大多由商业银行或经销商自行制定,他们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利和防范不良债权,对消费者的权利进行了过度限制,导致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失衡。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在公证、资金评估、抵押登记等消费信用的配套部门设立了层层障碍,增加了消费者的交易成本,几乎没有获利的预期,使消费者对信用交易望而生畏,从而减少了消费信用经济的发展。因此,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不足是导致我国消费信用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水平直接影响消费信用经济的社会效应。消费信用的社会效应是一把“双刃剑”。消费信用对消费者提供了明显的好处,使他们能够用未来的钱实现当前的梦想。消费者根据自身能力适度消费,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然而,消费信用也存在缺陷,消费者可能陷入超过自身财力承受能力的债务。使用消费信贷的消费者可能需要长时间约束自己,限制其他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自由,承担高额负债率。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可能无法承受失业、疾病等风险,无法履行合同中的债务,甚至可能导致破产,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消费,为他们创造公平、安全的交易环境,完善消费信用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提高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水平,消费信用才能发挥其积极的社会效应。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必要性

消费信用的分期付款销售、信用卡交易、银行消费信贷等形式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活动中仍然是新事物。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而言,不仅需要扩大保护内容,还需要更新消费者的权利观念。我们有必要明确并保护消费者在消费信用中的权利,维护和促进消费信用经济的健康发展。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络维权的困难与法律保障

    网络购物的便利性与缺陷,以及法律保障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网络购物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购物的便利,但也存在缺陷,容易引起纠纷。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了多项法律保障措施,如三倍赔偿、个人信息保护、七天无理由退货以及消费者维权诉讼的举证责任倒置等,以保护消费者

  •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规范移动、固定电话机消费者投诉处理办法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规范移动、固定电话机消费者投诉处理办法。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消费者因三包问题与生产者、销售者、维修者发生的争议。投诉处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同时,规定了投诉的受理、管理、组织及分支机构设立

  • 产品召回的法律规定

    汽车产品召回的相关法律规定。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汽车产品相关活动的各方,制造商需履行召回义务并承担费用。当汽车产品存在缺陷时,需按照主动或指令召回程序要求组织召回。召回制度旨在保护消费者安全,促进企业发展,并维护我国消费者国际经济利益。

  • 案情简介

    梁先生在小米公司官网购买手机后,因遇到手机自动重启、程序丢失等问题认为公司虚假宣传而将其告上法庭的案情。法官认为小米公司的广告虽然夸大效果但并不构成民事欺诈,实际交付的手机与广告宣传的配置一致,只是广告描述过于夸张。不当的广告宣传并不等同于欺诈行为,

  • 经营者应履行的告知义务是什么
  • 售卖三无产品被起诉至法院,法院会如何判决
  • 消费者退换货的法律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