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其它消费者权利 > 消费者维权的证据有哪些

消费者维权的证据有哪些

时间:2024-02-20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4636
消费者维权的途径很多人都不知道,总是抱怨买了假东西或者是受到了不好的待遇的,就没有地方去举报,也就忍着了,对于自己的权益受到了损失的应该积极的保护,那么维权的证据有哪些呢。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以下的法律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消费维权所需的证据及其重要性

1. 反映法律关系形成的证据

在消费者权益争议纠纷中,需要收集反映当事人法律关系形成和发展的证据材料。这些证据包括商品的购货发票、接受服务的票据、加工承揽、保管合同等文件。

2. 反映损害事实的证据

为了证明损害事实的存在,消费者需要收集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样品、标的物检验鉴定结论等证据。

3. 经济损失情况的证据

为了证明经济损失情况,消费者需要收集损失清单、单据、现场勘查记录等材料。

根据《民事诉讼法》及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消费者在向法院提起消费者权益争议纠纷诉讼时,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消费者既要提出当事人之间存在民事法律关系的事实,同时还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了损害。

例如,在一起产品质量损害赔偿案中,原告声称自己在被告处购买了一瓶化妆品,并且使用后出现了红肿、痛痒等症状,经医院诊断是由于使用该化妆品所致,花费了2000元医疗费用。在这个案件中,原告需要提供至少三个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赔偿要求:一是与被告的买卖关系确实存在的证据,如购货发票;二是医院的诊断证明;三是医疗费用的单据。

由于消费者对某些制造过程较为复杂的产品不甚了解,很难提供证据证明被告的过错。为了充分保护消费者的诉权,《产品质量法》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因此,原告只需要证明自己的损失是由于产品原有的缺陷所致,就可以提出赔偿要求。

消费维权的五种途径

1. 协商和解

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可以通过协商和解的方式解决纠纷。双方可以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这种方式快速、简便,对消费者和经营者都是理想的途径。

2. 投诉调解

消费者可以向消保委投诉并请求调解,由第三方对争议双方进行说服劝导、沟通调和,以促成解决纠纷。

消费者在投诉时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消费者应处理受损的合法权益,一般按管辖范围受理;二是当消保委无法解决争议时,消费者可以请求消保委进行损害鉴定,并提供相应的证据;三是消费者应尽快选择申诉或起诉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四是消费者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向人民法院起诉都是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权利。

3. 行政申诉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权益争议后,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请求解决争议。行政申诉具有高效、快捷、有力等特点。消费者在决定申诉时,一般以书面形式提出,并详细说明要求、理由及相关的事实根据。如果与经营者达成和解,消费者可以撤回申诉,并请求有关行政部门作出调解书。

4. 提请仲裁

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进行调解和裁决。仲裁具有当事人程序简便、一裁终局、专家仲裁、费用较低、保守机密、相互感情影响小等特点。仲裁费用原则上由败诉的当事人承担,而当事人部分胜诉时,仲裁庭会根据各方责任大小确定各自应承担的仲裁费用。

5. 提起诉讼

消费者如果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判。消费者提起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范畴。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

    简某标与佛山市某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行政纠纷案。简某标上诉称工商局存在行政不作为及违法收费问题,但原审法院依据调查的证据,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佛山市某工商行政管理局辩称其已依法履行歇业申请核准工作,收费系代理费而非行政收费。二审法院需对双方证据进行审查,

  • 产品召回的法律规定

    汽车产品召回的相关法律规定。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汽车产品相关活动的各方,制造商需履行召回义务并承担费用。当汽车产品存在缺陷时,需按照主动或指令召回程序要求组织召回。召回制度旨在保护消费者安全,促进企业发展,并维护我国消费者国际经济利益。

  • 借款协议诉讼胜诉的可能性

    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借款协议诉讼胜诉的可能性。证据的种类和查证属实是诉讼的关键,判决书应明确写明判决结果和理由。民间借贷纠纷需要提供当事人身份证明资料、借款关系存在的证据等。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依据也需提供。最终胜诉取决于具体案情。

  • 案情简介

    梁先生在小米公司官网购买手机后,因遇到手机自动重启、程序丢失等问题认为公司虚假宣传而将其告上法庭的案情。法官认为小米公司的广告虽然夸大效果但并不构成民事欺诈,实际交付的手机与广告宣传的配置一致,只是广告描述过于夸张。不当的广告宣传并不等同于欺诈行为,

  • 网络团购消费者如何维权
  • 医疗纠纷怎么调解
  • 遇到产权纠纷怎么解决最有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