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生产经营者而言,消费者往往由于以下原因而成为弱势群体:
1. 消费者权益力量微弱:与大公司、大企业甚至垄断集团相比,个人消费者的经济力量非常有限,导致买卖双方在交易中的能力不平衡。
2. 知识欠缺: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以满足生活需求,而经营者专营特定商品以谋取利润,两者之间存在固有的商品知识差异。加上科技的飞速发展,生产技术和工艺日益复杂,消费者越来越难以判断所购商品的品质,只能全面依赖经营者。
3. 人性弱点: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往往受个人兴趣、虚荣心和侥幸心理等因素影响,缺乏经营者的理性。这些心理弱点很容易被具备现代营销手段的经营者利用,从而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
4. 缺乏组织:消费者力量本来就很弱小,并且一直缺乏组织,无法通过集体行动与经营者组织相对抗,结果成为经济上的从属者,容易受到经营者的侵害。
由于上述原因,现代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在面对强大的经营资本时显得非常无力,少数生产经营者为了追求利润而不择手段,使消费者陷入财产甚至生命的危险之中。因此,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公平竞争,限制不正当竞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不正当竞争,必须加以限制和打击。如果任由经营者损害消费者利益,将会损害广大合法、诚实经营者的利益,破坏竞争环境。
2.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供应短缺,消费者很难关注商品质量,也无法对服务状况提出要求。这实际上反映了生活水平的低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保护消费者权益,消费者能够购买到满意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想象一下,如果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没有自由选择,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商店拒绝退换货,甚至受到商家欺骗,他们会有何感受?
3. 提高企业和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在我国,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服务质量不高的原因虽然多方面存在,但缺乏对消费者权益的强有力保护、对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严厉打击和惩罚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政府能够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那些依靠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谋取暴利的企业和个人将无法生存。大多数企业的合法权益也能得到充分保护,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靠正当经营和竞争提高经济效益的良好商业道德。这有利于促使企业加强管理,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经济效益,推动社会进步。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消费者设立的九项权利,包括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等。这些权利涵盖了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的各项权益,包括人身财产安全、真实情况了解、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公平交易、获取赔偿、结社权、获得相关知识权以及受尊重权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旅游者、旅游规划和促进等方面。该法旨在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法条对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详细规定,强调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同时,旅游规划和促进
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责任,包括质量不符合约定的违约责任和合同内容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补充协议。同时,文章还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如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以及经营者应保证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此外,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法律规定也被提及。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该办法旨在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办法规定了抽检工作程序、抽检结果处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内容,并自3月15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