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忽职守罪属于哪个法范畴
时间:2024-06-05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玩忽职守罪的法律特征
玩忽职守罪是一种刑法罪名,指的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严重不负责任、不正确履行或放弃履行职责,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行为。
构成玩忽职守罪的条件
要构成玩忽职守罪,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 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队、政党等从事公务的人员。
- 在主观方面,玩忽职守罪属于一种过失犯罪。
- 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或放弃履行职责,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 只有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才能构成犯罪。
《刑法》对玩忽职守罪的规定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徇私舞弊,犯有上述罪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立案标准
根据《立案标准》的规定,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立案:
- 造成一人以上死亡、三人以上重伤或十人以上轻伤;
-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三十万元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不满三十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超过一百万元;
- 徇私舞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二十万元以上;
- 造成有关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产、严重亏损、破产;
- 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 海关、外汇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巨额外汇被骗或逃汇;
- 其他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 徇私舞弊,具备上述情形之一。
重特大案件立案标准
根据《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的规定:
- 重大案件包括致人死亡三人以上、重伤十人以上或轻伤十五人以上,以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情形。
- 特大案件包括致人死亡七人以上、重伤十五人以上或轻伤三十人以上,以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二百万元以上的情形。
玩忽职守罪与医疗事故罪的区别
玩忽职守罪与医疗事故罪有以下区别:
- 主体不同:玩忽职守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医疗事故罪的主体是医务人员。
- 客体不同:玩忽职守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而医疗事故罪侵害的主要客体是医疗机构的管理秩序。
- 过失内容不同:玩忽职守罪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过失,而医疗事故罪是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出现的过失。
- 客观表现不同:玩忽职守罪表现为在行政管理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而医疗事故罪则表现为在诊疗护理工作中违反规章制度或诊疗操作常规。
- 危害后果不同:医疗事故罪的危害后果仅限于就诊人死亡或身体健康严重受损,而玩忽职守罪的后果既可以是人员伤亡,也可以是财产损失,还可以是恶劣的政治影响。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定罪免刑与玩忽职守罪
定罪免刑在刑法理论中的适用条件,特别是在玩忽职守罪中的应用。犯罪情节的界定上,主要存在实质标准说、形式标准说和综合标准说三种判断标准,其中以法定刑为标准的形式标准说具有较大的合理性和操作性。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玩忽职守罪的定义和刑罚。
-
滥用职权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滥用职权行为不构成犯罪行为,而是属于结果犯,涉及滥用职权罪与渎职罪中的罪名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对于滥用职权行为导致的重大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等,应依法认定为犯罪行为,并给出了具体的认定标准。
-
渎职罪的定义和要素
渎职罪的定义、主体要素、客体要素、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渎职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妨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的行为。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公务的人员。渎职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主观方面大多数出于故意,少数出于过失。
-
渎职罪金额怎么量刑
渎职罪的量刑问题。渎职罪的量刑不仅考虑贪污金额,还包括犯罪细节、结果、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法院在判决时会综合考虑所有因素,保证量刑公平合法。渎职罪包括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罪名,法官会综合考虑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公正判决。
-
失职渎职罪怎么判
-
滥用职权罪案件性质怎么判
-
毁灭证据罪从犯怎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