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999年9月9日发布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突标准的规定(试行)》(高检发释字[1999]2号),单位行贿罪的司法解释如下:
单位行贿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以上解释,单位行贿罪的适用条件如下:
1. 单位行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
2. 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并具备以下情形之一:
(1) 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
(2) 向3人以上行贿;
(3) 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
(4) 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如果单位行贿所得属于个人所有,根据本规定关于个人行贿的规定立案,追究其刑事责任。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两者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但存在明显差异。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而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犯罪对象是他人的财物。此外,两者的犯罪行为和法律规定也有所不同。
关于诽谤罪的司法解释及相关规定。解释指出,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依法定罪处罚。被害人通过网络实施行为并提起诉讼时,如证据困难,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刑法修正案(八)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和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进行了修改
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无期徒刑减刑期限、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以及假释条件的修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延长至不少于十三年;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也有明确规定,如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罚期限不能少于二十五年;假释条件相应修改,
诈骗勒索罪的刑罚限度、立案标准以及财物的处置方式。诈骗勒索罪最高刑罚为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或无期徒刑,不会被判处死刑。立案标准包括数额大小和各省制定具体数额标准。财物处置方面,明确权属的财物应归还被害人,无法确定归属的应上缴国库。使用诈骗财物的处置分为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