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复核程序性质是怎么样的
时间:2024-04-28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我国,想要对犯罪分子处死刑的,除了要依法由法官判处死刑外,还要上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这样也是为了防止法官滥用死刑,损害犯罪分子的合法权益。那么,死刑复核程序性质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定位及程序设置
1、死刑复核程序属于审判程序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将死刑复核程序置于第三编审判程序之中,表明它与一审、二审程序都属于审判程序。尽管它不是一个审级,但它是死刑案件经过两审终审后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陈*中等著名学者认为,“死刑复核程序是一种特殊的审判程序,应当使控辩双方积极参与到诉讼中来,但不能像普通程序一样全部开庭审理。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案件,应当分别听取检察人员、辩护人的意见”。尽管死刑复核程序属于审判程序是目前的主流观点,但是由于审判程序的诉讼构造遵循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和审判中立的原则,死刑复核程序中并没有控辩双方的充分参与,因此该观点也存在一定的尴尬之处。
2、死刑复核属于行政性程序
由于死刑复核的启动方式具有行政审批的特点,遵循自动报核、自动适用的原则,无需当事人上诉或检察院抗诉。相比于审判程序中的“不告不理”原则,这种启动方式更符合行政程序的特点。同时,复核程序具有单方性,尽管在死刑复核程序中检察人员列席审判委员会,但由于程序设置的不合理性,检察机关无法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法院也无法广泛听取控诉方的意见。目前,死刑复核案件的审理主要以案件笔录为中心,实行不开庭审理,只查阅卷宗笔录,是一种典型的办公室作业,具有浓厚的行政审批色彩。
3、死刑复核是一种兼具行政性程序特点和审判程序特点的混合型程序
该观点认为,死刑复核程序应当定位于兼具行政性程序和审判性程序特点的混合型程序,以控辩双方是否有异议为标准,在启动方式和复核方式上同时具备两种程序的特点。对于无异议的案件,仍采用终审法院主动报核的方式来启动死刑复核程序;反之,则采用异议方提请复核的方式启动程序。对于双方无异议的案件,采用行政性复核程序,以书面审理为主,必要时可以提审被告人并听取检察院以及辩护律师的意见;而对于存在异议的案件,则采用审判性程序复核,必须实行开庭审理。筆者也倾向于此种观点,尽管刑诉法将其列为审判程序,但由于其具有浓厚的行政审批色彩,且缺乏审判程序中控辩双方的充分参与,实践中更多是“核”而不是“审”。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类为审判程序或行政程序,而应综合考虑效率和公平正义的角度来进行定位。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死刑复核程序中辩护律师的权利
死刑复核程序中辩护律师的权利,包括听取意见、全面审阅案卷等。程序定义上,死刑复核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查核准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复核程序适用范围及组成也有所涉及,处理结果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裁定。
-
死刑复核制度的历史溯源
中国的死刑复核制度的历史溯源。汉代初步建立了司法体系,包括死刑执行规范;南北朝时期死刑复核制度形成,皇帝和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掌握复核权;隋唐时期是法律司法制度发展的高峰,唐律对死刑复核程序做出了严格规定,并建立了司法监督体制,保障了死刑复核权的有效实施
-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的规定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的规定,包括一审判决死刑的复核程序、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死刑的复核要求、复核死刑案件的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的复核结果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复核过程中的作用。新刑诉法对死刑复核有严格规定,旨在确保司法公正和准确。
-
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律意义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死刑复核程序,其是审查和核准死刑案件的特殊程序。尽管法律规定中存在广义和狭义的理解,但概念上存在混用情况,给实际操作带来困扰。为确保死刑案件的公正审判和合法执行,有必要对死刑复核程序进行明确定义和规定。
-
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现状及存废的思考
-
完善死刑复核程序之构想
-
死刑复核程序里应设立听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