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复核是死刑制度的产物,其存在必须与死刑判决相联系。根据法律的分类,死刑复核属于程序范畴。对于中国现行的死刑复核制度,学者们对其属性存在争议。主流观点认为,死刑复核不属于诉讼程序,因为诉讼程序必须由中立的第三方和控辩双方参与。那么,死刑复核是否属于行政复议程序呢?行政复议需要有申请人、当事人或被行政处罚人可以提出申请,而死刑复核是上下级法院之间案卷的流转。这是陈*良在《中国死刑检讨》一书中的观点。
然而,本文作者对此持有不同观点。首先,从实际角度来看,死刑复核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程序之一,尽管与其他程序有所不同,但我们不能否认其现有的法律地位。历代中国都对死刑复核进行了规定,并赋予其刑事诉讼的性质。其次,虽然死刑复核程序与一审或二审程序不同,但它对事实审查和法律把握可以看作是对一审或二审法院审查的延伸。复核法官可以有针对性地审查一审或二审存在的疑点,并运用自己的职权对控辩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裁判。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死刑复核不是刑事诉讼程序的一部分。最后,该程序以正式的诉讼文书裁判终结,这也表明了其属性。
因此,笔者认为,死刑复核是中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针对判处死刑案件规定的一种审查核准特殊程序,是人民法院对仅限于判处死刑(包括死缓)的案件所适用的一种特殊审查和监督程序。中国的刑事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即一个刑事案件经过两级审判后终结,不再进行上诉审判(当然可以进行申诉)。然而,针对死刑案件,《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特殊的死刑复核程序。即一个死刑案件在经过一审和二审后,必须再经过另一级法院的复核才能生效。否则,即使被告人对判决没有异议,一审或二审的判决仍然不能生效。相对于其他程序,这种程序具有以下特殊性:
中国刑事诉讼中的刑复核程序。该程序旨在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核准审查,确保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的正确性,是中国司法制度的独特之处。其任务是全面审查死刑判决或裁定,防止错杀,坚持慎杀,并统一执法尺度。该程序仅适用于判处死刑的案件,具有适用对象单一、适用
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和问题。该程序采用秘密审核方式,不开庭审理,导致复核过程以秘密阅卷为主,控辩双方无法充分参与。此外,死刑复核程序由人民法院单方控制,被告人无法与司法权展开理性对话。程序存在的问题包括司法主动性导致失去中立性,以及与二审程序合并导致的
死刑复核程序与第二审程序合并的问题,指出这种实践违反了法律程序,易导致错杀和地方保护主义。为解决这个问题,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所有死刑案件的核准权,并设立独立的死刑复核庭,由最高人民法院垂直领导。这样可以确保死刑在全国范围内正确适用,统一死刑适用标准
死刑复核程序的重要性与意义,该程序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适用死刑的严肃与谨慎态度。该程序旨在保证办案质量、正确适用死刑、防止错杀,并保障公民权益和社会长治久安。中国的刑事诉讼程序包括普通程序和特殊程序,死刑复核程序是特殊程序之一,具有独特的审判对象和核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