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质量对财务分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包括制度上的因素,如会计准则的负面影响;难以避免的预测误差,如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率;以及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等。在进行会计分析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消除这些影响: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之一是评估公司对关键因素和风险的管理成效。与关键因素相关的交易会直接影响会计利润,因此在会计分析中,我们应该先确定与关键因素和风险相关的会计政策和估计,并评估其合理性。例如,在租赁业务中,出租设备租赁期末的残值估计直接影响价格和租赁合同的签订,因此正确的估计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残值被高估,公司将面临未来大额冲销的风险。
不同行业的关键因素不同,因此公司在关键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上的弹性也不同。有些会计政策和估计受会计准则的限制,而有些具有较大的弹性。例如,销售费用和广告费用是服务行业最重要的投资之一,但在入账时仍需全数以费用入账;另一方面,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是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坏账的估计,管理当局享有很大的弹性;软件开发行业也可以自由选择在哪个阶段将开发费用资本化。不同行业的关键因素不同,管理当局在重要会计处理上的弹性也不同。
如果管理当局在关键因素的会计处理上没有弹性,会计信息对了解公司实际状况的帮助就有限。相反,如果企业有很大的弹性,会计数字就有很大的信息潜力,此时管理当局的诱因和心态就值得深入了解。
企业管理当局如果有会计处理的弹性空间,就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将公司的实际经济状况传达出来,或是隐匿起来。以下几种情况应该引起注意:
分析师利用财务报表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难易程度取决于管理当局的态度。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是评估企业整体会计质量的重要一环。在评估披露质量时,应检视以下问题:该公司是否提供适当的披露,以评估公司的经营策略和经济结果?附注中是否充分说明主要会计政策和假设及其背后的逻辑?该公司是否充分解释当前效绩?面对即将揭示的坏消息,管理当局的态度如何?是否充分解释效绩不良的原因?公司对于促进与投资人的关系是否持积极态度?具体的促进方案是什么?
在公司经营过程中或财务报告中,有些问题直接指向会计质量的可疑之处,不可忽视。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以上列举的是潜在会计质量不良的若干问题,但在得出结论之前,应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因为每个问题后面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有些是基于正常经营的,有些才是有会计疑虑的。换句话说,这些问题只是分析的起点,而不是目的。发现这些问题相当于为分析人员提供进一步了解状况的线索。
如果会计分析结果显示财务报表数字存在问题,应尽可能地恢复财务报表原本应有的数字以减少扭曲,这样才能进行有意义的下一阶段的财务分析。虽然利用外部信息重新计算所有会计数字并不容易,但仍应尽可能地利用现金流量表和财务附注中的各种信息努力复原。
现金流量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如果对公司在权责发生制下编制的报表缺乏信心,可以从现金基础下的效绩角度进行参考。特别是某些有过度资本化之嫌的资产项目,现金流量表提供了判断的依据。
财务报表附注也是很好的信息来源,对会计数字的复原有很大帮助。例如,如果公司更改其会计政策,会在附注中说明更改后对公司报表的影响。有些公司会在附注中说明其应计估计(如坏账准备)的明细,以及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处理的不同。由于税务报表通常比财务报表保守,因此这方面的附注可以让投资人了解在较为保守的政策下,股东盈余的可能状况。
在进行会计分析时,分析人员应避免以下陷阱或容易产生的错误观念:
纳税人欠缴税款与权利执行的优先顺序问题。根据税收法律规定,税收在执行时具有优先权,无担保债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都要排在税收之后。同时,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也应在税收之后执行。税务机关应定期公告欠缴税款情况以确保透明和公正。另外,文章还涉及了停止审
逃税罪的定义、构成要件、刑罚和立案标准。逃税罪指通过欺骗、隐瞒等手段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逃税罪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立案标准涉及逃税数额、时间和行为性质等方面。
世界各国法律都规定了禁止债权让与的若干情况。我国《合同法》第79条规定了三种情况下禁止债权让与,即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根据法律规定不得转让;根据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以下,笔者将结合《合同法》这的条规定和主要国家的相应规定,来分析国际保理中应收账款的转让
坏账风险是应收账款面临无法收回的风险,通俗的说就是别的公司欠你的还不了了。通常是对方经营困难或面临不可抗力而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归还所欠的账款,作为债权人所面临的风险。为了规避坏账风险,应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对对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