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作为劳动仲裁的结案方式,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相同的特点。首先,无论是仲裁调解书还是仲裁裁决书一经送达,均意味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已经从法律程序上解决了双方当事人的争议,标志着仲裁程序的结束。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仲裁调解书或仲裁裁决书的内容。
其次,在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再以相同的理由、相同的事实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如果当事人再次申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机关将不予受理。
此外,《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31条规定,当事人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如果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为执行调解书和裁决书而发出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和人员必须执行。因此,无论是仲裁调解书还是仲裁裁决书,都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仲裁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而仲裁裁决书并不是在送达后立即生效,而是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不起诉的情况下,裁决书才会发生法律效力。
对于仲裁调解书,当事人双方或其中一方不得就调解书的内容向人民法院起诉。然而,对于仲裁裁决书,当事人对其不服或有异议时,可以在法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当事人希望尽快结案并保护自己的权益,选择以仲裁调解书的方式结案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如果对调解方案不满意,不要勉强接受,可以不同意调解方案,并要求劳动仲裁委员会做出裁决。如果对裁决书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件审理期限的规定。其中规定了不同类型案件的审理期限以及可以延长的特殊情况。审理期限不包括鉴定、补充侦查等期间。目的是确保公正、高效处理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如何申请检察院启动刑事抗诉程序。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请求。检察院在收到请求后五日内应作出决定并答复。同时,上诉和抗诉的期限分别为十日和五日,从接到判决书或裁定书的第二日算起。
刑事案件二审的审理期限及相关规定。法院应在两个月内审结上诉、抗诉案件,但特定情况可延长。地方各级检察院只有在一审判决、裁定有错误时才可抗诉。第二审法院在审理被告上诉的案件时不得加重刑罚,但检察院抗诉或自诉人上诉的案件不受此限。同时,上诉不加刑原则在二
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辩护人是专门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的,其职责范围明确,只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而非全部权益。辩护人与公诉人、审判人员的职能不同,其诉讼地位平等,都是依法履行职责。同时,辩护人与审判人员之间存在协助与配合关系。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