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并非劳动争议的强制程序,而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须程序。当劳动争议发生时,当事人可以根据法律规定选择申请调解或直接申请仲裁。
当事人申请调解应在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30日内进行,调解委员会应在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调解。而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60日内进行,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45日内作出裁决。
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达成的调解协议书,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只能依靠双方当事人自觉履行。而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持达成的仲裁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不能重新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企业劳动调解由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主持,该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工会代表和用人单位代表组成。而劳动争议仲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指派仲裁员并依法组成仲裁庭进行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若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 结束仲裁程序: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的送达表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已经解决了双方当事人的争议,标志着仲裁程序的结束。
2. 产生法律后果:两者都确定了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了实体法上的后果,双方当事人应自觉履行。
3. 不得重复仲裁:当事人不得以同一理由、同一事实再次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若出现此类情况,劳动争议仲裁机关将不予受理。然而,若确有错误或经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当事人可按仲裁监督程序提出申请。
4. 具有强制执行效力: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31条规定,对于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当事人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履行。若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为执行调解书和裁决书而发出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和人员必须予以执行。
综上所述,劳动调解和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手段,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单位是否能向员工收取押金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但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特殊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经营实际需要且劳动者自愿的前提下,可以收取“风险抵押金”。同时,单位也无权扣押员工的人事档案,应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劳动争
关于劳动者年休假的相关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的年休假是基于累计工作时间来计算的,即使在当前公司工作不满一年,只要累计工作时间达到,就有权利享受年休假。年休假的计算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累计工作时间、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以及跳槽人员的年
劳动纠纷处理程序的操作规程及企业减少劳动纠纷的措施。包括劳动纠纷的登记和仲裁程序、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文化手段等方面的内容。企业应采取多种方式预防和处理劳动纠纷,降低风险并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
彩礼请求权的诉讼时效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对婚姻法的司法解释,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已办理结婚登记但未共同生活、彩礼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等情形下,彩礼的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同时,根据民法总则规定,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