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中的和解是指在仲裁委员会受理争议案件后,仲裁庭作出仲裁裁决之前,双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平等协商,达成和解协议,以解决争议案件并终结仲裁程序。
仲裁中的调解是指在仲裁程序中,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申请或仲裁庭的自行决定,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的实体权利和义务进行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双方争议案件。
劳动争议仲裁和解与仲裁调解的主要区别如下:
和解是双方当事人的自愿行为,无需第三方参与;而调解是在仲裁庭的主持下进行。
仲裁庭不可主动要求当事人和解,但可以在作出裁决前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时,仲裁庭应当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功,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后,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而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调解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
公司对于员工岗位调动的合法性。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公司不能随意调动员工岗位,必须满足特定条件。对于因工作需要的平行调动,薪资原则上不低于调动前的水平;个人原因提出的调动,薪资参照调动前后的水平及岗位薪资就近定薪。规定适用于等级工资制员工,不适用于计件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变化与规定。包括扩大受案范围以解决劳动者投诉无门问题,规定举证倒置情形以帮助劳动者迈过举证门槛,以及调解渠道的拓宽等。这些变化包括事业单位聘用制工作人员的纳入、用人单位应承担的举证责任和特殊调解协议可申请支付令等,旨在更好地
劳动争议解决中的调解程序。首先,当事人需向所在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委员会审查后决定是否受理。接着,调解委员会进行准备工作,包括弄清争议事实、了解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等。最后,进入调解环节,分为多个步骤进行。整个过程中,调解委员会需依法进
中国工伤争议的调解机构及相关规定。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伤争议应由劳动调解仲裁机构处理,而非司法部门。当事人可选择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组织进行调解。调解员需具备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等条件,并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