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是规范注册会计师工作的权威性标准,也是衡量注册会计师业务质量的尺度。然而,从目前证券市场多数审计失败事件看,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和执业注册会计师都没有很好地遵循这些准则,没有认真履行应有的审计程序,审计风险意识淡薄,审计工作具有很大随意性。
1. 多层次复核制度未严格执行。虽然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制定了多层次复核制度,但实际操作中往往敷衍了事,没有真正照章办事。
2. 重要审计领域缺乏经验丰富的人员。会计师事务所普遍按照会计报表科目分配审计任务,导致重要的审计领域被分配给缺乏经验的人员。
1. 缺乏完整的审计计划。对于常年老客户,会计师事务所往往不编制完整的审计计划,对于变更主营业务等重大事项也没有足够重视。
2. 缺乏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前应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但目前很多注册会计师未能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情况及其业务。
1. 缺乏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目前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出于对客户的信赖,或为减少麻烦,将所有询证函交由公司发出,也未要求被函证公司将回函直接寄送会计师事务所。
2. 缺乏对证据真实性的判断。对于非常重要的审计证据,有时未能进行详细的替代性测试程序或采取间接函证方式,导致无法排除伪证。
1. 缺乏对重要财力指标的分析。很多会计师事务所未能通过分析性复核对公司重要的财力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导致无法发现异常。
1. 利用专家工作不够充分。由于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等原因,目前利用专家工作还远远不够,导致审计失败屡见不鲜。
1. 对被审计单位情况的了解不足。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前应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但很多注册会计师未能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和经营环境。
在遵循独立审计准则时,应注意建立严密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改变注册会计师知识结构单一的局面,重视对国家宏观经济和行业的研究,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并深入了解其业务。
审计过程中关于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审计师需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了解相关事项,获取相关文件和凭证,并与银行、法律顾问和律师进行函证。同时,还需复核税务报告、会议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等,以确定会计报表披露的或有负债是否恰当,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既可用作风险评估程序和实质性程序,也可用于对财务报表的总体复核。本准则主要说明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使用的分析程序
法律在赋予审计职业专门的鉴证权力的同时,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因发生违约、失察等行为而提供了虚假的审计信息,并因此损害了国家、委托人、受托人或其他第三者的利益,那么上述任何一方都可以依照法律追究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有关这方面的
(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错报风险的影响,并受到错报发生的可能性以及记录金额的重要性的影响。(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证据质量的衡量,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审计证据是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