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客观存在性
外资审计项目是根据我国与外方签定的协议和贷款协定安排的,审计结果需向外方提供审计报告。现代审计建立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评价基础之上,审计过程和意见受多种因素影响。外资审计风险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不会转移或消失。
2. 后果严重性
外资审计风险会降低我国政府审计的可信度,损害国家审计人员形象,甚至引发官司。外资审计风险的后果不仅涉及审计机关,还可能影响地方政府形象,损失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也可能表现在政治领域。
3. 主观可控性
现代审计的指导思想正从制度基础审计逐步向主动控制审计风险的方向发展。可以参照国际金融组织的审计手册和操作指南,严格执行审计步骤,识别外资审计风险领域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避免,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外资审计风险形成因素多样,其中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审计方法的局限性和审计人员素质的有限性是最重要的因素。
1. 外部环境的复杂性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薄弱、会计信息失真是外部环境复杂性的表现。有的地方领导担心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披露会引来制裁和处罚,干预审计机关依法揭露和处理问题,导致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情况不反映、不处理、不曝光,增加了审计风险。
2. 审计方法的局限性
外资项目通常采用年年详审一遍的方法,由于审计人员数量不足和时间压力,审计重点放在重要项目上,但也无法放弃一些审计人员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此外,审计人员在抽取样本代表总体进行审查时,也无法完全确保样本能代表整体,导致审计风险。
3. 人员素质的有限性
部分审计人员的审计技术、英语水平、电脑应用和相关知识不足,导致对外审计报告存在内容不充实、英文表述不当等问题。有的审计人员技能不足,难以做出适当的专业判断,缺乏对审计风险的把握,甚至违背审计职业道德。
外资审计风险虽然不可消除,但可以降低。在控制外资审计风险方面,应加强各行业、部门的正规化建设。
1. 加强外资项目管理
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协调配合的外资项目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完整的外资项目管理体系,遵循公开透明、定向使用、科学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
2. 规范外资审计方法
严格遵照外资审计规定和业务程序,重视每个审计步骤,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打造审计的诚信形象。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和审计目的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与技术,降低审计风险。
3.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分析、判断、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培养具有一定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文化水平的审计人员,以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
4. 依法审计如实披露
加强通报、公布审计结果,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监督职能。在确保真实性的基础上,加大合法性审计监督力度,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过程中关于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审计师需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了解相关事项,获取相关文件和凭证,并与银行、法律顾问和律师进行函证。同时,还需复核税务报告、会议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等,以确定会计报表披露的或有负债是否恰当,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的委托,为有关基金业务活动出具法律意见书、审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给他人财产造成损失的,还应当与委托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该条文
所以,通过审计风险的研究,人们只能认识和控制审计风险,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一是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了解太少,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尤其是对其经营状况、内控制度等未作审前调查。二是忽略制定审计方案的前期工作,未对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对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未进行初步评估。三是审计方案脱离实际,操作指导性不强,审计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