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机构的任务
1.审查本单位和所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2.保护国家和单位的资产安全完整,不受损失;
3.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
4.促进本单位做出的有关决策和制定的措施得到贯彻和落实;
5.促进提高工作绩效、经济效益或资金的使用效果。
内部审计机构不是简单的、机构的信息反馈系统,而是除检查和评价之外,还要深入研究改进的措施,以便提出合理的建议。因此,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下列事项都要进行深入地审计:
1.财务计划或者单位预算的执行和决策;
2.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
3.经济效益与工作绩效;
4.内部控制制度;
5.经济责任;
6.建设项目预(概)算、决算;
7.国家财经法规和部门、单位规章制度的执行;
8.其他审计事项。
内部审计机构对本部门、本单位与境内、外经济组织兴办合资、合作经营以及合作项目等的合同执行情况,投入资金、财产和经营状况及其效益,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对行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开展行业审计调查。
基于内部审计机构具有内向性、广泛性和及时性等特点,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机构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在促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地拓展经济效益审计。由经营项目审计入手,逐步开展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以及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审计。提高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绩效和经济效益应逐步成为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工作目标。
拟定改制重组方案,聘请保荐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改制重组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对拟改制的资产进行审计、评估、签署发起人协议和起草公司章程等文件,设置公司内部组织机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股份有
内部审计报告的收件人应当是与审计项目有管理和监督责任的机构或个人。内部审计报告的附件——是对审计报告正文进行补充说明的文字和数字材料。记录审计人员修改意见、明确审计责任、体现审计报告版本的审计清单;审计报告日期一般采用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送出日作为
尽管内部审计是相对独立的,但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必须符合审计独立性的要求。既不能把内部审计机构附设在财务部门中,也不能附设在其他职能部门中,否则,就丧失了它的独立性,就难以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前提要求
此外,部门、单位的负责人,还可以在管理权限范围内,授予内部审计机构以经济处理、处罚的权限。为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职权的有效行使,内部审计机构应对其职权的行使情况,定期以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总结、评价,并向高层管理部门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