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的受理是指复议申请人提出复议申请后,行政复议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条件而决定立案受理的活动。受理标志着复议申请的成立和复议程序的开始。
(一)审查
受理以复议机关对申请的审查为前提,审查的范围包括:
(1)审查是否符合申请的一般条件。申请人提出复议申请后,复议机关应当审查复议申请是否符合申请复议的条件;
(2)审查是否超过法定的申请时效。如果复议申请超过申请时效,又无正当理由申请延长期限,复议机关不予受理;
(3)审查是否重复申请。对复议机关已经处理过的行政复议案件,或者正在审理的行政复议案件,申请人不能再就同一请求、同一理由向复议机关另行申请复议;
(4)审查是否已起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不得再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二)受理
经复议机关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立案受理;凡是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受理复议申请既是复议机关的职权,也是其职责,必须严格依法履行。
1、行政复议机关接到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除不予受理和不属于本机关管辖范围的以外,行政复议申请自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收到之日起即为受理。
2、不受理。复议机关认为申请人提出的复议申请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裁决不予受理;不予受理裁决必须具有法定理由。
3、如果申请人不服不予受理的裁决,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将情况向复议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反映,上级行政机关认为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拒绝受理的,应当责令其受理或者必要时可直接受理;二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受理后超过复议期限不作答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在收到不予受理裁定书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判断拆迁裁决合法性的七个步骤,包括确认受理通知书的发出、核实申请副本及答辩通知书的送达等。同时,也介绍了拆迁户在认为裁决违法时,可以通过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分别为行政复议和法院诉讼两种途径。
行政复议的申请期限相关问题。在规定期限内,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以维护自身权益。申请期限的计算与行政机关是否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有关。超过期限,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申请期限对行政机关正确行使权力和公民合法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复议决定的强制执行程序。当被申请人不履行生效的复议决定时,行政复议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应责令其履行。若申请人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机关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复议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在不同情况下,按照特定规则申请行政复议。当事人如
劳动局处罚行政复议的相关法律流程。当劳动局对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时,应在三十日内答复。行政复议机关需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依法处理或转送其他机关处理。同时,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会提出审查意见,经同意或讨论后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包括维持、履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