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复议法 > 行政复议法律法规 >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有哪些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有哪些

时间:2020-05-25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8659
申诉主要是因为公民或者企业单位对某一事件的处理结果不服,觉得处理结果有误。申诉通常是向国家的有关机关提交申诉相关材料,由相关机构进行受理之后再进行从新裁定。申诉一般要向当前审判的上一级机构提出。申诉分为诉讼上的申诉以及非诉讼上的申诉两种。以下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整理的相关知识。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基本结构

理论目的是旨在构建一个严密的概念体系,根据社会经验的变化,不断地自我检讨来完善自己,更好地解读社会经验。主体关系研究应更多从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整体性上思考,避免单纯聚焦某个主体研究而忽略了各个主体之间协调以及运行相互关系。通常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是指行政复议法律制度的主体因素,即行政复议过程中享有权力(权利)以及承担义务的公民或者组织。行政复议法律制度存在的理由以及目的,在于协调行政复议社会关系,处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矛盾与冲突,而不同的利益主体的参与行为使行政复议程序得到不断的完善。一般而言,将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可以分为行政复议程序的启动者(申请人)、被动参加者(被申请人之间)、行政复议裁决者(行政复议机关)以及其他参加人(第三人、证人等)。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基本结构,包括三种:一是行政复议机关与相对人(申请人)之间关系,是救济关系;二是行政复议机关与行政机关(被申请人之间)关系,是监督关系;三是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关系,是平等主体关系。

法律制度结构如果是规则的排列与组合,法律制度结构的形成就不是自发和盲目的,而是理性的集聚与遴选过程。[8]在法律领域中,由于规范的数量庞杂及其相互关系的复杂性,理论建构不可避免。只有这样,法律的稳定适用和法律安全才能得到保障。[9]在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基本结构中,存在三种法律主体关系,三者形成不同的层次和等级,即救济权利法律关系为核心,监督权力关系为辅助,当事人平等法律关系为基础。将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关系看作一个系统和整体,看作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才能把握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之间逻辑关系,才有可能促进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行政复议法律制度的宗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种类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种类及其复议实践。行政复议第三人可分为多种情况,如行政处罚案件中的受害人或被处罚人、共向被处罚人、不服行政裁决或行政确权的复议案件中的一方当事人等。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复议决定限定的期限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法的执行在

  • 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

    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之间的区别,以及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行为主体、公法人的关系。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主体的一部分,但不包括个人。公法人是英国行政法中的一个概念,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并从事特定公共事务。行政法人、公务法人等概念在中国行政法学中尚未被引入。

  • 行政诉讼案由的新规定

    行政诉讼案由的新规定。案由是案件名称,反映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性质。目前,我国行政诉讼案由尚未具体规定,仅发布了相关通知作为指导。现行案由分为作为类、不作为类和行政赔偿类。在适用案由时,人民法院会面临一些问题,如案由中是否使用“纠纷”二字、行政管理范围

  • 第三人不参加行政复议是否可行

    第三人不参加行政复议的可行性,并详细解释了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的条件。根据法律规定,行政复议机构可以通知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但第三人选择不参加不会影响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需满足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参加的

  •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构成要件
  •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 村民委员会是否应视为行政主体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