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责任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复议工作人员以及被申请人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因实施违法或不当行为所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行政复议法律责任包括以下两种责任形式: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行政复议机关拒绝受理符合法定条件的复议申请,复议案件承办人有失职或营私舞弊行为,被申请人拒绝履行生效的复议决定等,这些行为由于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构成了行政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人依法应当承担行政责任。
根据《行政复议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行政复议法的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包括:
1. 行政处分: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违法失职的公务员实施的一种惩戒措施。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2. 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权限对违反行政法规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管理相对方给予的行政制裁。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和行政等。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如果复议人员失职、舞弊、滥用职权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就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
1. 刑罚:刑罚是犯罪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本的、主要的方式。目前我国刑罚的种类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2. 非刑罚处罚方法:非刑罚处罚方法是犯罪人承担刑事责任辅助的、次要的方式。根据《刑法》的规定,对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在行政复议中,被申请人承担举证责任,即被申请人需要提供证据来支持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七日内,将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给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如果被申请人没有提交相关证据,复议机关将认为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将决定撤销被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不作为类案件的案由确定方法及其适用范围。首先以“诉”作为案由的第一个构成要素,然后加入行政主体类别和不履行特定行政职责或义务作为后续构成要素。具体确定方法以公安机关不履行保护人身权法定职责为例。案由适用范围和确定时间在立案审查阶段,并可根据审理情
税务行政复议的适用范围,包括征税行为、税收保全措施、未及时解除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等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如认为这些行为所依据的规定不合法,可以向复议机关提出审查申请。摘要的内容涵盖了税务行政复议的主要方面,但不包括规章。
而在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中,公认的举证原则是“举证责任倒置”,即行政机关应对其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予以举证。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三条、第十七条规定,负责复议工作的法制机构负有接受行政复议申请,并在法定的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形式审查即初审的责任。
行政复议是依申请行为。它以行政相对人主动提起为前提,即相对人不提出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不能主动管辖。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申请复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申请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复议。被终生禁驾者在重大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