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许可法 > 行政许可监督 >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督查督办办法的通知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督查督办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3-11-24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9106

食药监稽〔2014〕96号: 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督办办法

第一条:目的和背景

为了确保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得到依法处理,规范督办工作,提高案件查处效率和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督办办法》。该办法旨在建立职责明确、协调统一、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

第二条:定义

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是指违反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其行为情节严重,所研制、生产、经营或使用的产品已经或可能造成严重危害或重大影响的案件。

重大案件督办是指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调查重大案件、违法行为认定、法律法规适用、办案程序、处罚和移送等环节的实施进行协调、指导和监督。

第三条:原则

重大案件督办工作应遵循突出督办重点、依法高效、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责任分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负责对全国范围内的重大案件进行督办,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案件进行督办。

第五条:督办范围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督办的重大案件主要包括:

  • 造成人员死亡或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案件;
  • 违法违规情形严重,足以吊销或撤销相关批准证明文件的案件;
  •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金额1000万元以上的案件;
  • 其他造成重大影响的案件。

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督办范围和标准。

第六条:督办内容

重大案件督办的主要内容包括:

  • 案件办理情况,包括案件进度和时限要求;
  • 与相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配合情况;
  • 与其他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的配合情况;
  • 对违法行为认定、违法产品性质认定、法律法规适用、处罚和移送等情况;
  • 案件查办的程序合法性;
  • 其他需要督查督办的事项。

第七条:报告和通报

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及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报告符合督办标准的重大案件。省以下各级重大案件的报告范围和标准由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第八条:督办程序

督办单位根据案情复杂程度和查处工作需要确定督办案件。对于跨越多个区域且案情复杂的案件,本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处困难的,可以报请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督办。

第九条:督办函

督办单位经办人提出拟督办意见,经督办单位负责人审批后,向承办单位发出重大案件督办函。

第十条:督办方式

督办单位应指导、协调、督查重大案件的查处工作。督办可以采用文函督办、现场督办、会议督办、电话督办等方式实施。如果案件涉及其他部门,可以联系协调实施联合督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可以派员前往案发地区督促检查或指导办案。

第十一条:报告和进展

承办单位应每30个工作日向督办单位报告一次案件查处进展情况。如果督办函确定了报告时限,按照时限报告。如果案件查处有重大进展或遇到紧急情况,应及时报告。如果案件查处没有进展或进展缓慢,应说明原因,并明确下一步查处工作安排。对涉嫌犯罪依法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承办单位应关注案件进展情况,并及时报告督办单位。

第十二条:办结和报告

督办单位对已经查证清楚的重大案件违法事实,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以及涉及其他部门或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依法移送相关部门或司法机关并立案的案件,完成督办单位其他要求的事项,可以认定为案件督办的办结。承办单位应在办结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督办单位报告结果。报告内容应包括案件来源、案件查处情况、行政处罚和案件依法移送等。对于情况复杂的督办事项,应附上调查报告。

第十三条:审查和处理

督办单位经办人对承办单位上报的办结报告进行审查。对符合办结标准的,报督办单位负责人审批;对不符合办结标准的,退回承办单位并提出进一步处理要求。

第十四条:档案管理

已批准办结的督办案件应按照档案管理规定,及时整理相关材料并归档保存。

第十五条:曝光和宣传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适时通过媒体对具有典型意义的重大案件进行曝光和宣传,前提是不影响案件查办。在曝光宣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督办的重大案件前,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需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报告并征得同意。

第十六条:责任追究

重大案件督办实行工作责任追究制。承办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负责领导责任,承办单位稽查部门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以及案件承办人员按照各自职责承担直接责任。在督办过程中,如发现承办单位存在行政不作为或拖延、推诿、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结承办事项等问题,或承办人员有通风报信等违法违纪行为,督办单位应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相关情况。

第十七条:通报和表扬

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定期向下级通报重大案件的查办情况。对在查处督办案件中表现突出的承办单位及承办人员,可以给予通报表扬。对隐瞒不报案件、承办及协查协办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

第十八条:解释权

本办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会同相关司局解释。

第十九条:生效日期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10年12月27日发布的《重点案件督查督办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监督证的法律效力及其与监督执法的区别

    行政监督证的法律效力以及与监督执法的区别。行政监督证用于监督行政机关执法行为,确保交警部门执法合法合规。行政监督与监督执法的职责和目标不同,前者通过行政处罚促使相对人守法,后者监督行政机关执法活动以确保依法行政。此外,文章还提及了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相

  • 食品安全许可证办理流程解析

    根据《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规定:取消食品流通许可证,新申请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在当地食药局办理。2、而利用自动售货设备从事食品销售的,申请人还应当提交自动售货设备的产品合格证明、具体放置地点,经营者名称、住所、联系方式、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公示方法等材料。

  • 被投诉执行标准作废怎么处理

    食品生产者在标准过期后仍使用该标准,违反了食品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同时,该食品的包装上存在广告语言,不符合广告法的规定。因此,该产品存在安全问题。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重庆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消费者有权要求生产者退换食品并支付赔偿金。行政处罚的依据包括法律、

  • 假冒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法律处罚及应对措施

    根据《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第45条,如果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将受到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122条的规定。根据该法第122条第1款,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经许可从事食品添加

  • 使用伪造食品许可证怎么量刑
  • 关于食品安全有哪些最新规定
  • 网络餐饮新规:外卖商户应有实体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