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非诉执行制度的设立初衷是为了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职权,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并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权力分立,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的权限分工必须明确,以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行为发生在行政管理领域,与实现行政目的直接相关。为了维护公共秩序和实现公共利益,国家应当确立行政强制执行权由行政机关行使。被执行的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由行政机关执行自己作出的决定。
一个完整的行政权应当包括决定权、处理权和执行权。执行权是处理权的延伸,是处理权实现的保障。执行决定权和裁判权注重公正和质量,执行实施权则需要力量和效率。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法律赋予其强制执行权,既避免行政权被忽视,也强化行政机关的责任意识,防止其将风险推给法院。
随着依法治国的推进和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原则上可以将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权交由统一的行政执行机关行使。在法院发出强制执行令后,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强制执行权,而法院的执行权限于执行决定权和裁判权。
然而,对于具有重大影响的具体行政行为,如限制人身自由、不动产等的执行,仍应由法院执行,以加强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实现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因此,确立由行政机关执行为原则,法院执行为例外的模式。
对于行政执行机关的行政执行行为,相对人有权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权益。
代履行的定义和条件,代履行是行政强制执行的一种方式,当义务人未履行法律义务时,由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第三方代为履行并向义务人收费。同时,还探讨了执行法的定义及直接强制的使用条件,当其他手段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或情况紧急时,可采取直接强制执行,但必须遵守法律
捕杀行为并不属于我国行政强制法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之一。行政强制措施包括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场所、设施或财物、扣押财物、冻结存款等。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特定行政强制措施,但捕杀行为不在其列。
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条件和主体限制。行政强制措施只能在特定情况下实施,并且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和条件。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实施,并不得超出其职权范围,其实施主体是具有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或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机关。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是维护法律的实
我国行政强制法中关于扣押与扣留的规定。行政强制措施包括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场所、设施或财物、扣押财物等类型。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由法律设定,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因此,扣押和扣留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一种类型,且必须在法律明确规定的范围内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