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是以放弃先诉抗辩权为前提的。因此,是否具有先诉抗辩权,是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保证的最重要区别;保证人代被保证人承担债务,则是两种保证的相同之处。
根据我国担保法第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实践中,由于保证合同条款和保证承诺书的内容常常过于笼统和简单,且保证人对法律观念了解不深,导致保证责任约定不明确的情况较为普遍。
在审判实践中,对于保证责任的约定往往存在不一致的解释。有些保证合同仅在担保单位栏内加盖公章、只写保证偿还或写承担保证责任等,有些法院将其推断为一般保证,有些法院则将其视为连带责任保证。根据担保法规定和当前审判实践中掌握的基本原则,对保证责任的理解不一致时,应当作对债权人有利的解释。
因此,当保证责任约定不明确时,应当将这种模糊的保证认定为连带责任保证,以更加有利于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债务转移中保证人的责任问题。当债权既有保证人的保证担保又有物权担保时,保证人对除物权担保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在主债务未受清偿时,优先实现物权担保来满足债权。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会导致保证人在相应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通过案例分析了这一过程的具体运作。
保证担保与保证保险在合同内容、主体、性质、保证范围、保证程度以及适用法律等方面的差异。保证合同是购房借款合同的附属合同,与主合同存在主从关系,而保证保险合同与主合同处于并存关系。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等,而保证保险责任仅限于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
中国《担保法》中关于保证期间是否可以中断的问题。保证期间可以中断,如果债权人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保证期间将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保证期间具有积极效力和消极效力,旨在平衡债权人和保证人的利益,确保责任的有效履行并在一定条件下减轻保证人的责任。
关于保证期间的相关规定。对于未约定保证期间的情况,保证期间自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起算,为期六个月。若保证期间早于或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间,视为未约定,同样自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起算保证期间。对于约定不明确的保证合同,保证期间也自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起算。在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