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主体独占行使管辖权是指一个行政事务的管辖权只能归属于一个行政主体,不能由两个以上的行政主体共同行使。这一原则的法律意义在于提高行政主体的责任心,避免行政管辖权的互相推诿。
行政主体便利行使管辖权是指行政主体能够以最低的成本管理行政事务。根据便利性的考虑,地域管辖权一般由行政事务发生地的行政主体管辖。这一原则的法律意义在于减轻行政管理的成本,同时也有利于行政相对人通过行政主体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行政主体有效行使管辖权是指确定行政事务的管辖权能够确保行政主体实现行政职权的目的,产生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为确保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管辖权,其管辖的事务必须严格限于公共领域,不能涉足于私人领域,更不能与私人争利。这一原则的法律意义在于严格划定政府的职能,以确立行政管辖权。
所有的行政事务应当由县、市级行政主体处理,因为县、市级行政主体接近行政事务发生地,了解当地的民情民意,能够全面考量与行政事务相关的各种因素,使行政相对人和当地民众接受所作出的行政决定。同时,将行政事务的管辖级别确定为县、市级行政主体,可以为行政相对人行使权利提供便利条件,减轻其经济负担。
省级以上行政主体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掌握的信息丰富,有条件对下级行政主体处理行政事务提供业务和政策的指导。省级以上行政主体不介入具体行政事务的处理,可以用更多的时间考虑宏观的行政管理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共政策,以指导下级行政主体的行政执法活动。
在确定级别管辖时,如果以上述两原则不能确定有效的级别管辖,需要作出变通规定时,可以依据法律和法规中的例外情形进行规定。涉外的行政事务、县、市级行政主体提请处理的行政事务以及涉及两县或两市以上的行政事务等都可以作为例外情形,通过法定程序确定级别管辖。
行政诉讼的审查条件及合法性审查原则。人民法院在审查行政诉讼时,需查明是否存在重复起诉、是否符合生效裁判效力所羁束的标的以及起诉状是否符合形式要求。同时,合法性审查原则包括适用主体、审查方式、审查范围和审查标准。在审查过程中,人民法院应遵循以上原则,确
环境侵权案件中法院如何认定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关联性。环境侵权案件的证据收集主体广泛,包括当事人、律师、行政执法机关等。在环境侵权案件中,我国实行“差别待遇”的举证责任原则,原告应收集有关开发建设、排污、污染物浓度和数量等证据,被告应收集不产生、未
环境污染治安处罚的原则,包括处罚法定原则、过罚相当原则和责任自负原则。处罚必须依法进行,主体和依据需是法定的;处罚应与违法行为情节、性质、事实及社会危害程度相一致;违法环境行政相对人应亲自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得由他人代为承担。
我国《行政诉讼法》对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规定如下:
我国《行政诉讼法》中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大多数行政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专业技术性强和影响大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而最高人民法院则管辖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行政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