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用于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材料。它包括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和法院依法收集的证据。无论证据来源如何,都必须经法庭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依据。行政诉讼证据与其他诉讼证据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特征。
首先,行政诉讼证据具有特定性来源。在行政案件中,行政诉讼之前往往已经经历了行政程序。在行政程序中,作为原告和被告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以及行政机关已经就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提交和收集了相关证据。行政诉讼的证据主要由被告行政机关提供给法院,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中必须先取证后裁决,待充分掌握证据后才能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诉讼证据主要是在行政程序中已产生或确定的证据。
其次,行政诉讼对举证责任的分配具有特殊性。在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是分配举证责任的基本规则。而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是基本规则,原告只在特定情况下对特定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第三,行政诉讼证据证明对象的特殊性。民事诉讼证据所要证明的是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某种事实或行为,刑事诉讼证据所要证明的是被告是否实施了某种犯罪或犯罪事实。而行政诉讼证据则要证明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其中,绝大多数证据种类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相同,但行政诉讼特殊证据种类之一是现场笔录。
现场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行政职务的过程中,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对某些事项当场所作的书面记录。行政机关制作现场笔录必须遵循以下规则:首先,现场笔录应当现场制作,不能事后补作,这是现场笔录的应有之义。其次,现场笔录应当有执行职务人、当事人、见证人等相关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和程序。包括申请期限、适用范围、市人民政府管辖范围、涉及已立案的人民法院的处理方式、申请要求以及联系方式等。申请人需明确提出复议请求并提供相关事实根据和理由,留下有效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便行政复议机关核实情况。复议机关以收到申请并
劳动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的有效性及相关流程。任何组织或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都有权举报。劳动者举报时应区分举报和投诉,及时维权并选择合适的方式,提供详实信息和证据材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为举报人保密,并提供奖励。劳动者应注意保存相关凭证以备
上诉人因参与公司组织的九华山祭拜活动而受伤,但被认为不属于工伤认定的具体行政行为,上诉人请求撤销原判并重新作出工伤认定的案件。上诉人认为前往九华山祭拜是听从领导指示和安排的公司行为,属于因工外出,应认定为工伤。提供的证据包括证人证言、工伤调查笔录、公
未经质证的证据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地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证据必须经过质证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但也有例外情况。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发表质证意见,法官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纳该证据。在实际审判中,也存在不经当庭质证的例外情况,法官会对证据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