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 >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有怎样的特点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有怎样的特点

时间:2024-12-07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2427

举证责任的起源及含义

举证责任的起源

举证责任制度起源于罗马法,并在近代德国得到繁荣。中国古代诉讼制度中没有举证责任制度。直到1910年起草的《大清民事诉讼法律草案》才在我国立法上引入举证责任制度。

举证责任的含义

举证责任是指证明主体为了使自己的诉讼主张得到法院确认,承担提供和运用证据支持自己主张的责任,以避免对己方不利的诉讼后果。举证责任包括主张责任、提供证据责任、说明责任和不利后果负担责任。

被告负举证责任是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行政诉讼的起步

行政诉讼是我国三大诉讼制度中起步最晚的。直到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实施,才标志着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基本确立。

被告负举证责任的规定

在三大诉讼制度中,每个诉讼制度都对举证责任作了明确规定。刑事诉讼中,公诉案件的证明责任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承担。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而行政诉讼中,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

被告负举证责任的立法原意

行政诉讼的历史背景

行政诉讼的确立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一步发展。在过去的封建专制社会中,行政机关滥用职权、超越职权的现象很普遍。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呼吁了很多年的“民告官”终于得到了法律的支持。

被告负举证责任的立法原意

被告负举证责任的立法原意主要在于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职权,确保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特点

行政诉讼是处理解决行政案件的法律制度,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并列为三大基本诉讼制度。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具有以下特点:

行政诉讼强调行政机关的举证责任

行政诉讼中,被告负举证责任是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强调了行政机关的举证责任。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是单方责任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单方责任,即被诉的行政机关单方承担举证责任,不同于民事诉讼中的“谁主张、谁举证”。

行政机关的举证范围广泛

行政机关的举证责任不仅局限于事实证据,还包括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文件。相关法律法规对被告举证内容、时间和程序都作了严格的限制性规定。

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的原因

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行政机关必须先取证后裁决

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前,应当充分收集证据,然后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决。因此,被告应当能够有充分的事实材料证明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行政管理中的不平等

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而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于被动地位。为了体现双方当事人地位的平等性,被告应当证明其行为的合法性,否则将承担败诉的后果。

行政机关的举证能力较强

行政机关在特定的行政案件中具有较强的举证能力,而原告可能无法具备取证的条件。要求原告承担举证责任超出了其承受能力。被告承担举证责任有利于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并保护原告的合法权益。

被告负举证责任是谁主张,谁举证的体现

被告对自己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是根据民事诉讼法上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前应当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如果被告主张其行为不违法,那么被告就应先提供证据来证实其主张,承担举证责任。这样的规定体现了在行政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在行政诉讼中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特别规定

在行政诉讼中,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特别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原告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

原告起诉行政机关时必须证明起诉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包括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的被告明确,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并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管辖。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原告证明起诉被告不作为的事实

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原告需要证明已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的事实。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机关消极地不履行法定职责,不进行实体审查和处理,或拖延履行职责。

原告证明因受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侵害而造成的损失

在行政确认时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案件中,原告需要证明因受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侵害而造成的损失的事实。总之,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是原则,而原告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承担举证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与特点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行政诉讼法中的效力和法庭对证据的认定与更正。行政诉讼证据需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行政诉讼的特点包括事实判断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等。在行政诉讼法中,证据原件的效力有明确的等级规定,法庭在认定证据时需遵循一定的程

  •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的规定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相关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需要提供证据和规范性文件。但原告在某些事项上也需要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举证责任的范围和承担方式有所不同,当发生举证责任竞合时,被告应承担说服责任,而原告应承担

  •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与证据能力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与证据能力。证明对象主要集中在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整个证据制度的核心。行政诉讼证据必须具备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证据主要来自行政程序,主要由被诉行政主体提供,并必须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规则。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不同,行政诉

  • 司法鉴定在什么情况下启动

    在刑事诉讼中,侦查初期申请司法鉴定主要是侦查机关、侦查人员、被害人及其家属;在侦查中后期和起诉、审判阶段,需要对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主要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申请。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均有举证权或负有举证责任,提请司法鉴定的主体是双方当事

  • 行政诉讼原告可以选择提交证据吗
  • 如何审查行政诉讼证据
  • 房屋征收拆迁中的举证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