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 >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有怎样的特点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有怎样的特点

时间:2024-12-07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2427

举证责任的起源及含义

举证责任的起源

举证责任制度起源于罗马法,并在近代德国得到繁荣。中国古代诉讼制度中没有举证责任制度。直到1910年起草的《大清民事诉讼法律草案》才在我国立法上引入举证责任制度。

举证责任的含义

举证责任是指证明主体为了使自己的诉讼主张得到法院确认,承担提供和运用证据支持自己主张的责任,以避免对己方不利的诉讼后果。举证责任包括主张责任、提供证据责任、说明责任和不利后果负担责任。

被告负举证责任是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行政诉讼的起步

行政诉讼是我国三大诉讼制度中起步最晚的。直到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实施,才标志着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基本确立。

被告负举证责任的规定

在三大诉讼制度中,每个诉讼制度都对举证责任作了明确规定。刑事诉讼中,公诉案件的证明责任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承担。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而行政诉讼中,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

被告负举证责任的立法原意

行政诉讼的历史背景

行政诉讼的确立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一步发展。在过去的封建专制社会中,行政机关滥用职权、超越职权的现象很普遍。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呼吁了很多年的“民告官”终于得到了法律的支持。

被告负举证责任的立法原意

被告负举证责任的立法原意主要在于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职权,确保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特点

行政诉讼是处理解决行政案件的法律制度,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并列为三大基本诉讼制度。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具有以下特点:

行政诉讼强调行政机关的举证责任

行政诉讼中,被告负举证责任是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强调了行政机关的举证责任。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是单方责任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单方责任,即被诉的行政机关单方承担举证责任,不同于民事诉讼中的“谁主张、谁举证”。

行政机关的举证范围广泛

行政机关的举证责任不仅局限于事实证据,还包括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文件。相关法律法规对被告举证内容、时间和程序都作了严格的限制性规定。

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的原因

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行政机关必须先取证后裁决

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前,应当充分收集证据,然后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决。因此,被告应当能够有充分的事实材料证明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行政管理中的不平等

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而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于被动地位。为了体现双方当事人地位的平等性,被告应当证明其行为的合法性,否则将承担败诉的后果。

行政机关的举证能力较强

行政机关在特定的行政案件中具有较强的举证能力,而原告可能无法具备取证的条件。要求原告承担举证责任超出了其承受能力。被告承担举证责任有利于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并保护原告的合法权益。

被告负举证责任是谁主张,谁举证的体现

被告对自己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是根据民事诉讼法上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前应当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如果被告主张其行为不违法,那么被告就应先提供证据来证实其主张,承担举证责任。这样的规定体现了在行政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在行政诉讼中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特别规定

在行政诉讼中,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特别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原告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

原告起诉行政机关时必须证明起诉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包括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的被告明确,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并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管辖。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原告证明起诉被告不作为的事实

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原告需要证明已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的事实。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机关消极地不履行法定职责,不进行实体审查和处理,或拖延履行职责。

原告证明因受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侵害而造成的损失

在行政确认时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案件中,原告需要证明因受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侵害而造成的损失的事实。总之,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是原则,而原告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承担举证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

    缓刑是一种刑罚的执行方式,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需接受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况发生,缓刑考验期满后,原判的刑罚将不再执行,并公开宣告。这一规定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中找到。

  • 行政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具体内容

    为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地审理行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行政审判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一条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和第四十三条的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供

  • 行政诉讼补充证据是什么意思

    证据是指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和事实。真实可靠的证据是法院判案的根据。这部分证据称为“可定案证据”。可定案证据具有三方面的特征:⑴客观性;⑵相关性;⑶合法性。⑵行政诉讼被告必须自始至终地承担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法定举证责任。⑷人民法院在行政诉

  • 行政诉讼证据的举证规则是怎样的

    行政诉讼举证,就是指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向法庭提供证据,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或事实损害行为、损害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是否存在、是否合法、应否承担行政赔偿责任、承担何种赔偿责任的诉讼活动。举证责任,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因举证不能或不力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有怎样的特点
  • 被告负举证责任的原因
  • 举证规则有哪些法律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