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告在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如果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需在起诉前向赔偿义务机关申请赔偿,并提供赔偿义务机关已先行政处理或逾期不予赔偿的证据材料。
2. 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原告应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提出申请的证据材料。但以下情况除外:
(1) 被告应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
(2) 原告因被告受理申请的登记制度不完备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能够作出合理说明。
3. 在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应提供证据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事实。当然,原告也有权主动提供证据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如果不能证明,不影响被告的举证责任。
1. 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负有举证责任。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被告应提供证据,包括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2. 如果被告因不可抗力或其他客观上不能控制的正当事由,无法在规定期限内提供证据,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证据的书面申请。
3. 如果被告不提供或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将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
4. 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原告或第三人提出未在行政程序中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证据时,需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方可补充相应的证据。如果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法定期限,将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以其所属的人民政府为被告;实行垂直领导的,以垂直领导的上一级行政机关为被告。尽管目前行政诉讼法和司法解释都未作规定,但作者以为,凡是违反证据提供规则、证据调取和收集规
首先,《行政诉讼法》及其以前的司法解释对提供证据的要求基本上未作规定,实践中缺乏统一的规范和做法,而其他行政法律法规对证据的形式要求一般也少有规范,《证据规定》的该部分规定无疑填补了行政诉讼证据的一项重大空白。这些规定将会大大推动行政机关收集证据的规
为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地审理行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行政审判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一条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和第四十三条的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供
行政诉讼中,原告需要提交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起诉被告不作为的事实材料、行政赔偿中损害事实的证据材料。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根据行政诉讼证据第十五条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