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这意味着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期限与提交证据的期限相同。如果当事人有正当理由并经法院批准延期举证,则证据保全申请期限也会相应推延。相比于民事诉讼中的规定,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保全申请期限相对较宽松。
当事人应以书面形式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在申请书中,需要详细列明证据的名称、所在地点、证据保全的内容和范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以及申请证据保全的理由等事项。
法院有权要求证据保全申请人提供相应的担保。具体是否要求提供担保由法院自行裁量,可以综合考虑证据的种类、价值大小等因素。
证据保全申请的主体是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诉讼第三人。与此相关的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不属于证据保全申请的主体。
上述内容是行政诉讼中证据保全申请的程序性要求。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当事人和法院应遵守这些要求,以确保证据保全申请的规范化。
1.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2002年7月24日)第二十七条,当事人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时,应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并说明证据的名称和地点、保全的内容和范围、申请保全的理由等事项。法院可以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应的担保。如果有法律或司法解释规定了诉前保全证据的程序,应依照其规定办理。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89年4月4日)第四十二条,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而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3.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1年12月21日)第二十三条,当事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时,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保全程序及要求。当事人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并说明证据详情。法院有权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主体为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诉讼第三人。同时遵守相关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
二、强制拆迁条件:1、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作出裁决并送达拆迁当事人;2、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超过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未搬迁;3、拆迁人已对被拆迁人作了补偿安置或提供周转用房的;4、拆迁人依法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的;5、有要求必须实施行政强制拆迁理由的。
行政诉讼法虽然规定了在法定条件下人民法院可依申请人的申请或主动依职权采取证据保全措施,但是由于证据保全的一系列具体程序问题都未作规定,司法实践中形成了各地法院各行其是的局面,不利于当事人的权利保护。
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7条规定,申请保全证据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以书面形式提出。采取证据保全措施的只能是人民法院。这和行政程序中的证据保全不同。如行政处罚法第37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