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证据的保全条件有哪些
时间:2024-03-29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行政诉讼证据保全及其种类
行政诉讼证据保全的概念
行政诉讼证据保全是指在行政诉讼中,当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时,人民法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制作笔录、绘图、拍照、录音、录像、提取并保管有关证据等,以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的一种诉讼行为。
行政诉讼证据保全的条件
申请行政诉讼证据保全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证据具有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特点;2. 申请的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具有相当的关联性;3. 申请人必须在举证期限内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4. 如果法院认为需要提供担保的,申请人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
行政诉讼证据保全的种类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证据保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制作笔录:对相关人员的陈述、证人的口供等进行书面记录,以保留证据内容;2. 绘图:通过绘制示意图、平面图等方式,将与待证事实有关的地理环境、空间布局等进行可视化呈现;3. 拍照:利用摄影技术对与待证事实有关的场景、物品、人员等进行拍摄,以留存物理证据;4. 录音:使用录音设备对与待证事实有关的口头陈述、会议记录等进行录音,以保留证据的原始状态;5. 录像:通过录像设备对与待证事实有关的视觉内容进行录制,以保存证据的真实情况;6. 提取并保管有关证据:将与待证事实有关的文件、物品等提取并妥善保管,以确保证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行政诉讼证据保全的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证据保全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在行政诉讼中申请证据保全。同时,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法院可以根据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在起诉前对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材料进行提取保存或者查封,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通过行政诉讼证据保全,可以有效保护证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确保公正审理行政诉讼案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证据提交规定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提交规定、举证责任及庭审程序。被告可在第一审程序中经法院准许补充证据,但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时需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需提供证据来证明损害事实。庭审是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中最基
-
行政诉讼证据的效力判断原则
行政诉讼中证据的效力判断原则,包括不同种类证据的效力认定标准。具体讨论了公文文书、鉴定结论、原件原物等证明力度的优先级以及各种证据的特定要求,如证人证言等。此外,也提到了行政诉讼证据的法定种类,如书证、物证等及其特征。
-
法院对行政诉讼证据的调取程序及意义
法院在行政诉讼中调取证据的程序和意义。法院调取证据主要基于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认定以及程序性事项。申请法院调取证据的程序包括原告或第三人提交调取证据申请,法院审查并决定是否调取证据,并规定了相关期限和复议机制。此外,如果证据在外
-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通释(下)
首先,《行政诉讼法》及其以前的司法解释对提供证据的要求基本上未作规定,实践中缺乏统一的规范和做法,而其他行政法律法规对证据的形式要求一般也少有规范,《证据规定》的该部分规定无疑填补了行政诉讼证据的一项重大空白。这些规定将会大大推动行政机关收集证据的规
-
行政诉讼证据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
行政诉讼原告可以选择提交证据吗
-
如何审查行政诉讼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