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的性质决定了其证据制度具有独特的特点。以下是行政诉讼证据的特点:
行政诉讼证据的最终目的是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行政诉讼被告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必须承担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法定举证责任。
行政诉讼被告不得自行向证人和原告收集证据,作为被告代理人的律师也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有收集证据的权力,但无收集证据的义务,其主要任务是审查和判断证据。
当事人向法院提供各类证据时,必须符合法定要求才能具备有效力。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提供各类证据的具体要求如下:
当事人提供的书证应符合以下要求:
当事人提供物证时,原则上应提供原物,如果提供原物困难,可以提供与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或证明该物证的照片、录像等其他证据。
当事人提供计算机数据或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当事人提供证人证言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被告行政机关提供的鉴定结论应符合以下条件:
被告行政机关提供的现场笔录应当包含以下内容,并由执行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如果当事人拒绝签名或不能签名,应注明原因。如果有其他人在现场,可由其他人签名。
证据的法定种类包括行政诉讼证据、刑事诉讼证据和民事诉讼证据。行政诉讼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刑事诉讼证据
当事人向法院提供的各类证据,只有合乎法定要求才会具有效力。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所提供的书证,除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对书证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外,一般应当符合下列要求:。被告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供的现场笔录,除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现场笔录的制作形式有特别
即以文字、符号、图案等所记载的内容表达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人的思维或者行为的书面材料。如行政机关的文件、文书、函件、处理决定等。作为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机关在诉讼中必须提交的书证。⑵行政诉讼被告必须自始至终地承担证明被诉具
行政诉讼法虽然规定了在法定条件下人民法院可依申请人的申请或主动依职权采取证据保全措施,但是由于证据保全的一系列具体程序问题都未作规定,司法实践中形成了各地法院各行其是的局面,不利于当事人的权利保护。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时,人民法院可能裁定准许,也可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