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谁有权调取证据
时间:2024-02-02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行政诉讼法第34条第2款规定法院的调取证据权力
限制性规定:法院的调取证据权力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4条第2款的规定,法院享有调取证据的权力。与法院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补充证据的权力不同,法院自身具有调取证据的职能。然而,在庭审模式改革的背景下,法院更多地处于中立、消极的地位,证据的提供主要由当事人自行完成。因此,法院的调取证据权力应受到限制。司法解释第29条规定了法院有权调取证据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 原告或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供了证据线索,但无法自行收集,因此申请法院调取证据;
- 当事人应当提供但无法提供原件或原物。
基于上述理由,司法解释第29条的规定应被理解为一种限制性规定,即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法院不能主动调取证据。
被告的证据收集限制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3条的规定,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这一规定的目的是明确防止被告行政机关在“先裁决、后取证”的情况下进行行政行为。如果被告在诉讼过程中可以随意补充收集证据,那么就等于允许被告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然而,行政诉讼法规定被告“不得自行”收集证据,这意味着经过法院同意,被告仍然有权收集证据。因此,问题在于法院何时同意或不同意被告的证据收集请求。如果法院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在现有的法院与行政机关的复杂关系中,就有可能导致法院对被告的纵容。司法解释第28条规定了被告经法院许可可以补充相关证据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 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无法提供;
- 原告或第三人在诉讼过程中提出了被告在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未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证据。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对法院允许被告再行收集证据的限定条件。
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机关实行垂直领导,行政诉讼以谁为被告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以其所属的人民政府为被告;实行垂直领导的,以垂直领导的上一级行政机关为被告。尽管目前行政诉讼法和司法解释都未作规定,但作者以为,凡是违反证据提供规则、证据调取和收集规
-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通释(下)
首先,《行政诉讼法》及其以前的司法解释对提供证据的要求基本上未作规定,实践中缺乏统一的规范和做法,而其他行政法律法规对证据的形式要求一般也少有规范,《证据规定》的该部分规定无疑填补了行政诉讼证据的一项重大空白。这些规定将会大大推动行政机关收集证据的规
-
行政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具体内容
为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地审理行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行政审判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一条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和第四十三条的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供
-
行政诉讼原告可以选择提交证据吗
行政诉讼中,原告需要提交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起诉被告不作为的事实材料、行政赔偿中损害事实的证据材料。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根据行政诉讼证据第十五条的规定,
-
哪些可以做行政诉讼补强证据
-
行政诉讼的证据补强规则是怎样的
-
行政诉讼证明对象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