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谁有权调取证据
时间:2024-02-02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行政诉讼法第34条第2款规定法院的调取证据权力
限制性规定:法院的调取证据权力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4条第2款的规定,法院享有调取证据的权力。与法院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补充证据的权力不同,法院自身具有调取证据的职能。然而,在庭审模式改革的背景下,法院更多地处于中立、消极的地位,证据的提供主要由当事人自行完成。因此,法院的调取证据权力应受到限制。司法解释第29条规定了法院有权调取证据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 原告或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供了证据线索,但无法自行收集,因此申请法院调取证据;
- 当事人应当提供但无法提供原件或原物。
基于上述理由,司法解释第29条的规定应被理解为一种限制性规定,即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法院不能主动调取证据。
被告的证据收集限制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3条的规定,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这一规定的目的是明确防止被告行政机关在“先裁决、后取证”的情况下进行行政行为。如果被告在诉讼过程中可以随意补充收集证据,那么就等于允许被告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然而,行政诉讼法规定被告“不得自行”收集证据,这意味着经过法院同意,被告仍然有权收集证据。因此,问题在于法院何时同意或不同意被告的证据收集请求。如果法院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在现有的法院与行政机关的复杂关系中,就有可能导致法院对被告的纵容。司法解释第28条规定了被告经法院许可可以补充相关证据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 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无法提供;
- 原告或第三人在诉讼过程中提出了被告在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未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证据。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对法院允许被告再行收集证据的限定条件。
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提出新请求怎么办
行政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后,原告提出新请求的处理办法,以及行政诉讼举证期限的规定。根据司法解释,一旦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新的诉讼请求将不被允许,除非有正当理由。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10日内提供证据,举证期限过后提供的证据不被采纳。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
-
工伤案件开庭审理:员工陈某诉香洲区人社局
员工陈某因工作期间突发脑梗死而申请工伤认定的事宜。香洲区人社局认为其不符合工伤认定情形并驳回申请,陈某不服并提起行政诉讼。庭审中,陈某提供证据证明其发病属于工伤,而第三人丹某公司则认为原告所患高血压与工作岗位无关。此外,香洲区法院今年受理的“民告官”
-
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和程序
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和程序。包括申请期限、适用范围、市人民政府管辖范围、涉及已立案的人民法院的处理方式、申请要求以及联系方式等。申请人需明确提出复议请求并提供相关事实根据和理由,留下有效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便行政复议机关核实情况。复议机关以收到申请并
-
未经质证的证据是否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未经质证的证据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地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证据必须经过质证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但也有例外情况。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发表质证意见,法官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纳该证据。在实际审判中,也存在不经当庭质证的例外情况,法官会对证据进
-
教师解聘与教育申诉制度
-
行政诉讼中的认证规则
-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行政诉讼法中是怎么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