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政诉讼的证据是无效的
时间:2024-08-01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行政诉讼中无效的证据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该规定概括地说明了以非法手段获得的证据被认为是无效的证据。目前尚无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哪些证据被视为无效证据,这由审判的法院自行决定是否采纳。如果对决定不满,可以要求复议。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类型
根据《行政诉讼法》,证据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书证:指记录或表示待证事实的文字、符号的文书,例如证明、书信、罚款单等。
- 物证:指外形、特征、质量等物品所反映的待证事实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药品等。
- 视听材料:指用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下来的与案件相关的事实材料,例如录音机记录的声音、语言,录像机记录的人物形象和活动,电子计算机存储的数据等。视听材料可以由当事人提供,法院也可主动向相关单位和个人索取或复制。
- 证人证言:指证人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向法院提供的关于案件事实的陈述。除精神或生理上有缺陷而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和案件的诉讼代理人外,任何公民和组织都有作证的义务。证人一般应亲自出庭作证,特殊情况下无法到庭的,经法院许可后可以以书面证言的形式提供证言。
- 当事人的陈述:指直接利害关系人对案件事实及其证明情况向法院提出的叙述。由于行政争议是在当事人之间进行的,他们最了解争议的事实。当事人的陈述是查明案件事实的重要线索,应予重视。然而,由于行政争议直接涉及当事人双方的利害关系,法院应客观对待当事人的陈述,注意是否存在片面和虚假的部分。当事人的陈述只有与本案其他证据结合,综合研究审查后,才能确定是否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 鉴定结论:指法院指定的专门机关通过技术鉴定对行政案件中出现的专门性问题作出的结论。由于行政案件涉及许多专业技术管理领域,鉴定结论是行政诉讼中广泛运用的一种证据。例如卫生监督机构对药品质量进行的检验证书。
- 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勘验笔录是指法院对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现场或无法取得的物证进行分析、检验、勘查后所作的记录。它是客观事物的书面反映,也是保全原始证据的一种形式。勘验笔录常用于涉及房产、土地、山林、环境保护等行政纠纷。现场笔录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处罚或其他处理决定时对现场情况所做的记录。
如果您在生活中受到不当对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具体情况可以咨询相关的法律专业人士。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电子邮件真实性的争议焦点
电子邮件真实性的争议焦点。电子邮件用户名、账户名和密码的唯一性导致电子邮件的真实性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虽然电子邮件具有只读性,难以修改,但仍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信头和其他补强证据来确认其真实性。若当事人希望将电子邮件作为证据提交法院,最好采用公证方式,
-
一、证据提交规定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提交规定、举证责任及庭审程序。被告可在第一审程序中经法院准许补充证据,但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时需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需提供证据来证明损害事实。庭审是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中最基
-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与特点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行政诉讼法中的效力和法庭对证据的认定与更正。行政诉讼证据需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行政诉讼的特点包括事实判断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等。在行政诉讼法中,证据原件的效力有明确的等级规定,法庭在认定证据时需遵循一定的程
-
当事人的权利:申请重新鉴定
当事人在申请重新鉴定的权利及相关事项。当事人在申请重新鉴定时需提出合理理由和证据,符合一定条件如鉴定资格、程序违法等,法院才会准许。当事人还可向司法行政机关投诉司法鉴定机构的违法行为。文章还介绍了司法鉴定的定义、类型和管理规定。
-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调取与收集规则
-
消费证据的重要性及其组成
-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与证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