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审核认定是指法官在听取当事人对证据的说明、对质和辨认后,对证据作出的采信与否的认定。证据审核认定的内容包括:
(1) 审核认定证据的真实性。
(2) 审核认定证据的关联性。
(3) 审核认定证据的合法性。
以下证据不能作为定案根据:
(1) 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
(2) 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
(3) 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
(4) 当事人超出取证期限提供的证据材料,包括原告、被告。
(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或者在港澳台地区形成的没有办理法定证明手续的材料。
(6) 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原件、原物,又无其他证据印证,且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证据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7) 被当事人或其他人做过技术处理而无法辩明真伪的。
(8) 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
(9) 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而取得的证据。
(10) 不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其他证据材料。
下列证据不能作为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
(1) 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或者在诉讼程序中自行收集的证据。
(2) 被告在行政程序中非法剥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权利所采用的证据。
(3) 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被告在行政程序中未作为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证据。
(4) 复议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或者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未向复议机关提交的证据。
在对证据进行审核认定过程中,如果发现证明同一事实的数个证据,其证明效力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情形分别认定:
(1) 国家机关以及其他职能部门依职权制作的公文文书优于其他书证。
(2) 鉴定结论、现场笔录、勘验笔录、档案材料以及经过公证或者登记的书证优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3) 原件、原物优于复制件、复制品。
(4) 法定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优于其他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
(5) 法庭主持勘验所制作的勘验笔录优于其他部门主持勘验所制作的勘验笔录。
(6) 原始证据优于传来证据。
(7) 其他证人证言优于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提供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
(8) 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优于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
(9) 数个种类不同、内容一致的证据优于一个孤立的证据。
行政诉讼法中的诉讼程序。包括一审、二审和执行阶段的内容。一审中,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复议决定不服或复议机关逾期未作决定,可在规定时间内提起诉讼。直接起诉必须在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诉讼程序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和裁判。二审是上级法院对下一级
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和程序。包括申请期限、适用范围、市人民政府管辖范围、涉及已立案的人民法院的处理方式、申请要求以及联系方式等。申请人需明确提出复议请求并提供相关事实根据和理由,留下有效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便行政复议机关核实情况。复议机关以收到申请并
未经质证的证据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地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证据必须经过质证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但也有例外情况。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发表质证意见,法官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纳该证据。在实际审判中,也存在不经当庭质证的例外情况,法官会对证据进
教师解聘与教育申诉制度的相关内容。教师解聘规定了教师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被所在学校等机构解聘或给予行政处分的情形。教育申诉制度则为教师等教育主体提供了获得行政救济的途径,促进教育行政救济制度的完善。如申诉处理不当,申诉人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