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 > 行政诉讼之向人民法院申请取证解读

行政诉讼之向人民法院申请取证解读

时间:2025-01-03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2654

诉讼中的证据问题及司法解释的不足

引言

随着我国法律的广泛宣传,以及人们历经与耳闻目睹的诉讼事件,诉讼当事人现已理解与接受“诉讼所追求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法院认定的法律事实。”这一观念。在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诉讼中,证据对各方诉讼当事人的官司胜败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也是不言而语的。

证据的稀缺性及司法机关的调查收集权

然而,在实际诉讼中,由于能够反映事实痕迹的证据实际并不多,直接证据更是微乎其微,诉讼当事人往往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无法取得必要的、完全存在的,甚至掌握在对方手中,或第三方持有的直接或间接证据,此时唯一的救济措施就只有申请司法机关收集取证。

司法解释的不足

《民事诉讼法》与《若干规定》第十七条至第二十二条规定了,诉讼当事人可以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还规定了“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由人民法院决定调查收集,似乎法律已为诉讼当事人指出了一项救济措施,但在实际诉讼中,却让人感到法律规定如同空文一条,在证据自负的制度下,一般诉讼案件中,法院根本不可能接受、理会诉讼当事人的申请,至于“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法院即法官根本就没有过这种“认为”,因此压根就不要提这茬。

执法缺陷与诉讼当事人的不信任

由于法律有规定,而法院、法官们又不执行,实质上出现了法律对诉讼当事人不适用的严重执法缺陷。司法解释本身是法官们审理民商纠纷案件的操作准则,应当说是对法官的,而不是对诉讼当事人的,因而造成诉讼当事人对法律的不信任,对法院的不信任的心态。

关于“新证据”的确定

《若干规定》仍然未解决什么是“新证据”这个在司法实践中的实际操作问题,只是在发现证据的时间段上作了划分,并以此来判断“新证据”。而发现证据的时间的真实性、可靠性本身就是一个难以辨认真伪的棘手问题。一方将原本掌握的证据不提交,而说一审后发现的,法官有可能采信,而另一方明明在一审后取得的新证据,法官有可能不采信,这是由于没有严格的限制规定所致。另一方面,原在举证期限内所举证据,法官就有可能不采信,何况在一审后,或者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拿出的证据,法官自然更不会理会。结合前述的诉讼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调查收集证据的请求权都无法得到法律保障,“新证据”提出被法院采纳的可能性也实在太小。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法律咨询:行政强制执行的机关是谁

    行政强制执行的机关以及相关的法律程序和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的机关可以是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的相关程序和规定,包括判决、裁定、上诉、申诉等方面的内容。整个文章的法律程序严格

  • 鱼塘征收补偿标准的合法维权途径

    鱼塘征收补偿标准的合法维权途径,包括被征收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文章还介绍了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的法律规定,包括补偿费的管理和使用、青苗补偿费和附着物补偿费的归属、安置补助费的归属和使用、资金存放和公开使用情况等。

  • 法律咨询:行政诉讼共同地域管辖有哪些情况?

    行政诉讼中的共同地域管辖情况。包括经过复议的案件、对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以及不动产涉及到两个以上人民法院管辖的情况。同时,文章还涉及各级法院的管辖范围和行政案件的管辖原则。在多个法院有管辖权时,原告有权选择其中一个法院提起诉讼

  • 司法强拆后的补偿问题

    司法强拆后的补偿问题。补偿请求可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时提出,也可在行政行为违法后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义务机关应在两个月内处理。如拆迁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或赔偿义务机关逾期不予赔偿,可在期间届满后三个月内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相关规定,

  • 我国《行政诉讼法》对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规定如下:
  • 行政诉讼的证据性质
  • 如何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