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的规定,下列具体行政行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当个人或组织对行政机关对其实施的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满意时,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当个人或组织对行政机关对其实施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表示异议时,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当个人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侵犯了其依法享有的经营自主权时,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当个人或组织认为符合法定条件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但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时,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当个人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时,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当个人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其抚恤金时,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当个人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其履行义务时,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当个人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侵犯了其它人身权、财产权时,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除上述规定外,人民法院还受理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需要注意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还明确规定了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事项:
对于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不得提起行政诉讼。
对于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不得提起行政诉讼。
对于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不得提起行政诉讼。
对于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得提起行政诉讼。
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以复议机关为被告,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刑事诉讼中的法律主体,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角色与职责。公安机关作为侦查机关,拥有立案权、侦查权和执行权等。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拥有侦查权、批捕权、决定逮捕权、公诉权和诉讼监督权。人民法院则是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通过二审程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的内容。包括提出听证要求的时间限制、通知当事人的时间和地点、听证的公开性、听证主持人的指定和回避制度、听证参加人的规定以及听证程序的具体流程。听证笔录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之一,也是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证据之一。
中国行政机关在处理涉及行政赔偿、补偿及自由裁量案件的调解程序及相关原则。在依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基础上,调解应遵循自愿、合法原则,不损害国家和公共利益。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特点也对于理解这一过程有重要作用,其特点是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的决策权,旨在处理案件并尊
在行政诉讼中,管辖权异议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后,当事人认为并提出该人民法院对该行政案件没有管辖权。受案人民法院应对此进行审查,并分别作出移送或驳回的裁定。《最高法院解释》第10条规定:“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应当在接到人民法院应诉通知之日起10日内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