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由法律设定并依法授予。行政职权是行政行为的基础,只有合法产生的行政职权才能支持行政行为的有效性。行政职权的产生必须遵循法律、法规的设定,或者由国务院或其他上级行政机关依法授予。
第二,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必须依照和遵守法律、法规等法律规范。行政机关在管理行政相对人的同时,也必须在其他行政机关的管理中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行政机关不得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
第三,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无效。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合法,任何违法的行政行为都不具备法律效力。不论是实体上的违法还是程序上的违法,都会导致行政行为的无效。
第四,行政机关必须承担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这体现了违法必究的精神,行政机关对于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行政机关的一切行政行为必须接受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任何行政行为都必须接受监督和救济,否则责任只是空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同级人民政府行使职权的监督制度、行政复议制度以及行政诉讼制度等,都是这一内容的体现。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的内容。包括提出听证要求的时间限制、通知当事人的时间和地点、听证的公开性、听证主持人的指定和回避制度、听证参加人的规定以及听证程序的具体流程。听证笔录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之一,也是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证据之一。
中国行政机关在处理涉及行政赔偿、补偿及自由裁量案件的调解程序及相关原则。在依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基础上,调解应遵循自愿、合法原则,不损害国家和公共利益。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特点也对于理解这一过程有重要作用,其特点是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的决策权,旨在处理案件并尊
涉外行政诉讼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原告或第三人为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依法我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审查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并判断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作为相对人的主张是否妥当,并作出裁判的诉讼。对等原则是指外国法
具体原则包括合法性,经常性,平等性,广泛性,有效性。这种合法性主要体现在行政监督主体的合法性、行政监督活动符合法定程序、行政监督活动符合法定方式三个方面。有效的行政监督就要做到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做到违法违纪必究,执法必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