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规的规定权是怎样的
时间:2024-03-04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创制性立法权
一、行政法规的规定权
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或者法律的授权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的法律位阶较高,可设定行政许可并对法律设定的行政许可进行具体化。由于一些领域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尚未立法,行政法规的创制性立法较多,大量的行政许可是由行政法规设定的,对法律设定行政许可作具体规定的较少。随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增多,行政法规的创制性立法空间相对变小。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通常较概括、抽象,授权行政法规进一步具体化,因此,行政法规对法律作进一步具体化的空间仍较大。根据本法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的规定,行政法规可在法律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具体规定。
二、地方性法规的规定权
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情况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无需上位法作为“依据”,具有自主立法的性质。实际情况是,地方法规创制性的立法较少,实施性的立法较多。尤其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在制定法律时,往往规定得比较“粗”,给地方立法留下一定的“空间”,实践中地方性法规主要以实施法律为主。根据本法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具体规定。地方性法规既可以对法律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具体规定,也可以对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具体规定。
三、规章的规定权
规章包括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国务院部门规章是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政府规章是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无论是国务院部门还是地方人民政府,其主要职能仍是执行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实法律、法规的规定。有时法律、法规制定得较“粗”,需要规章进一步具体化,以便执法人员掌握和执行。根据本法规定,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具体规定,赋予规章行政许可规定权,以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取消部门规章的行政许可设定权
取消部门规章的行政许可设定权是为了放松行政管制,治理行政许可过多、过滥的必要措施。虽然取消规章设定权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没有行政许可并不意味着放弃监管。对于必要的行政许可,可以通过国务院发布决定的方式予以保留。因此,取消规章设定权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在设定行政许可时,法规和规章应注意两点:一是不得增设行政许可,即不得创设新的行政许可;二是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规定的其他条件。这样规定是为了防止不同立法主体重复设定行政许可,并保证行政许可的条件具体化不违反上位法规定。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权限
行政处罚法中规定的国务院部、委员会及部分省市人民政府设定行政处罚的权限。这些权限包括规章制定具体规定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以及在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况下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进行规范,但范围和种类受到严格限制。对于规章设定行政处罚的讨论存在
-
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
我国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证据交换时间通常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可由当事人协商、人民法院指定或延期举证。在行政诉讼中,被告需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证据。证据交换时间的灵活性允许人民法院根据案情和证据数量组织当事人在
-
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
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包括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等特定活动,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公众服务的职业和行业的市场准入,重要设备和设施的产品等需要审批的事项,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同时,也阐述了不适用于行政许可的范围,包括公民
-
行政拘留的基本概念
行政拘留的基本概念、设定和实施条件以及特点。行政拘留是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个人进行短期限制人身自由的严厉行政处罚。其设定和实施条件有严格规定,裁决权归属于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拘留期限一般不超过15日。行政拘留与刑事拘留、司法拘留、行政扣留和拘役
-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种来源
-
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及历史发展
-
法律对行政处罚设定权的辅助性和过渡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