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法律法规 > 律师处理行政合同诉讼时的有哪些困境

律师处理行政合同诉讼时的有哪些困境

时间:2024-10-05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3260

我国行政诉讼机制对行政合同的困境

一、行政合同未纳入行政诉讼范围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设计,行政诉讼机制是以具体行政行为为核心的单轨制诉讼,其主要任务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因此,根据《行政诉讼法》的具体制度安排,行政合同并不在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内。虽然最高法院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将行政合同引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但这只是一种概念上的变通,并未对行政合同诉讼进行具体的制度安排。

然而,这种改良忽略了行政合同和行政行为的本质区别,将行政合同视为“行政主体行使国家管理权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从而在以审查具体行政行为为核心的单轨制行政诉讼框架下进行制度安排。这种改良的结果导致行政合同诉讼与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单轨制行政诉讼存在制度冲突,无法真正保护行政合同主体的权益。

二、行政合同容易与民事诉讼混淆

在司法实践中,行政合同诉讼存在两个方面的困境。首先,根据《行政诉讼法》的制定,行政合同并未被单独列为可诉行为。这主要是因为行政法学界对于行政合同的基本理论,如内涵、外延、法律性质等问题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行政合同的法律性质、行政行为与行政管理形式的关系、行政合同的性质等问题尚未明确。因此,行政合同诉讼一直处于行政诉讼的边缘。

虽然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将行政合同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但由于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都是基于双方合意的基础上建立的,如何界定行政合同、如何区分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在司法实践中缺乏统一的标准。部分私法学者甚至对行政合同的存在持怀疑态度。因此,行政合同纠纷往往被当作一般民事合同来处理。

以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为例,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属于行政合同。然而,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承包合同应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承担责任,将土地承包合同纳入民事合同范畴。在没有行政合同诉讼规则的情况下,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只能被当作民事案件处理,而无法得到应有的法律规制。

综上所述,我国行政诉讼机制对行政合同的困境主要表现在行政合同未纳入行政诉讼范围以及行政合同容易与民事诉讼混淆。为解决这些困境,需要对行政合同的法律性质、行政行为与行政管理形式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明确的行政合同诉讼规则。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

    我国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证据交换时间通常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可由当事人协商、人民法院指定或延期举证。在行政诉讼中,被告需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证据。证据交换时间的灵活性允许人民法院根据案情和证据数量组织当事人在

  •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种来源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种来源,包括国家立法性和政策性文件的规定以及行政法学理论的阐述。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法诉讼的相关规定,包括复议和起诉的程序、条件和法律规定等。这些来源和相关法律知识的阐述对于公民了解和参与行政诉讼

  • 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及历史发展

    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及其历史发展,包括宪法的全面修改和部分修改。文章介绍了撤职案的提出和审议,以及适用于不同情况的法律法规的适用原则。此外,还详述了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的监督权,包括财政收入的自主安排和使用、财政预算支出等方面的内容。公民享有的监督权也作为

  • 拆迁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有哪些

    拆迁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拆迁行政争议案件的权限。《行政诉讼法》对拆迁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进行了肯定性和排除性的规定。肯定性规定包括人民法院受理行政处罚、

  • 行政诉讼一般多长时间出结果
  • 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有哪些
  • 行政行为的范围的规定方式有哪几种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