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关系上来看,贷款合同与房屋买卖合同属于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除非在买卖合同中约定未能成功,贷款可以成为终止合同且不用承担违约责任的条件。否则,一旦未能获得贷款,基于买卖合同付款方式的约定,购房者就必须以其他方式支付房款,否则就构成了违约。因此在签订合同之前,购房者应当充分考虑到自身的支付能力和银行信贷能力,如果中介公司承诺贷款的,应当要求其出具书面承诺或者作为付款担保人。
1、购房订金事项。
建议购房者购买商品房时一定要亲自到相应楼盘的售楼部,查看开发企业是否已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如没有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则说明此楼盘不具备商品房预售条件,千万不可贸然交付订金。
2、交房时间事项。
商品房买卖合同一般都有“销售方遇不可抗力导致逾期交房,不承担责任”这样的表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可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地震、水灾、战争等。但在房产交易中,有的开发商却将此条款进行了延伸、扩张。比如有的合同对“不可抗力”做了如下注解:“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其他事故,及销售方所不能控制的其他原因造成交房延期的,销售方不承担责任。”这样的约定显然是销售方把自己的免责范围扩大,是违背法律原则的。开发商不能把自身的过错归之为不可抗力,从而免除自己理应承担的违约责任。因此签订合同时,应特别注意“不可抗力”在合同中是如何界定的。
3、房屋面积事项。
对于商品房这种特殊的商品,应当允许合同约定的面积存在误差,但是误差不应超过合理的范围,法律规定为合同约定面积的3%。在签订商品房销售合同时,购房者应注意开发商对面积误差的约定。
4、房屋质量事项。
商品房特别是购买预售的期房,各种复杂因素往往使购房者在签约时难以辨清所购商品的虚实,等到商品房交付使用之后,问题才暴露出来。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要注意质量要求、交房标准、公共设施、售后服务等是否写清楚了。
5、违约条款事项。
在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中,有些开发商或代理商会列出许多有关购房者违约责任的苛刻条款,而千方百计避开卖方违约责任的约定;或虽约定了买卖双方的违约责任,但双方的违约责任约定不公平、不对等。在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时,买方应要求在合同中明确卖方的违约责任及赔偿损失的计算方法,并争取双方违约责任的公平和对等。
6、房产证办理事项。
购房者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要注意合同中是否有陷阱,将办证的条件和期限进行约定,另外一定要约定不能按期办理房产证的违约责任。
如何通过购买国债、保险、教育储蓄以及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来减轻税负并增加投资收益。购买国债和保险可获得较高收益并避免利息税;教育储蓄可免税;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的利息也免征个人所得税;投资货币市场基金是一种流动性良好的短期投资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法律依据,房屋延期交房可以根据已交房款总额、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和超期时间进行赔偿。如果购房者与开发商在房屋买卖合同中约定了延期交房违约金,可以按照合同约定的金额进行赔偿。根据法律规定,当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不符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如果开发商逾期交付房屋,购房者可以根据已交房款总额乘以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及逾期时间来要求赔偿。如果购房者与开发商在房屋买卖合同中
赔偿可以按照已交房款总额乘以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及超期时间确定,购房者与开发商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中已约定延期交房违约金的可以依据合同约定的金额确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