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证券法 > 证券机构 > 证券监督机构 > 对我国证券市场中的监管者进行监管

对我国证券市场中的监管者进行监管

时间:2024-12-29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6988
一、我国证券监管体制发展历程

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的演进和主要特征

第一阶段:多头分散监管时期

在1992年5月之前,我国证券监管呈现出多头分散的特征。中国人民银行主导,国家计委、财政部、体改委等多个部门参与监管。

第二阶段:证委会和证监会的设立

从1992年5月到1997年年底,我国进入第二阶段。国务院设立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简称“证委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其中,证委会是市场主管机构,证监会是具体执行机构。1993年后,国务院进一步授权证监会对证券市场进行全面监管。

第三阶段:证委会与证监会合并

从1997年年底至今,我国进入第三阶段。国务院决定将证委会与证监会合并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同时将地方证券监管机构改组为证监会派出机构,由证监会垂直领导。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开始实施,我国的证券、期货两级监管体制基本建立。

我国现行证券监管体制概述

2005年10月修订的《证券法》确立了我国现行证券监管体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实行证券与银行、保险、信托业分业管理。根据《证券法》第六条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分别设立证券公司和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

2. 实行全国证券市场的集中统一监管。根据《证券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督管理。根据需要,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设立派出机构,按照授权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3. 实行以政府监管为主,自律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根据《证券法》第八条规定,在国家对证券发行、交易活动实行集中统一监督管理的前提下,依法设立证券业协会,实行自律性管理。

综上所述,我国证券的监管主体是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证券监管中的博弈模型分析

    证券监管中的博弈模型,分析了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包括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之间的博弈关系。模型假设双方都知道对方的策略空间和效用函数,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监管者的策略包括疏于监管、正常监管和加强监管,而被监管者可以选择违规或不违规。文章详细分析了不同

  • 证券从业人员禁止的行为有哪些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证券从业人员禁止的行为包括进行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损害客户利益头等行为。第五十四条 禁止证券交易场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

  • 证券市场监管的重点内容

    证券发行上市监管的核心是发行决定权的归。事前监管是指在发生操纵行为前,证券管理机构采取必要手段以防止损害发生。为实现这一目的,各国证券立法和证券管理机构都在寻求有效的约束机制。事后处理是指证券管理机构对市场操纵行为者的处理及操纵者对受损当事人的损害赔

  •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问题

    这一时期证券市场的监管如图1所示主要是由上海、深圳地方政府负责。分别颁布了一些有关股份公司证券交易的地方性法规,建立了地方的证券市场监管机构。

  • 对我国证券市场中的监管者进行监管
  • 青岛辖区证券经纪人管理试行办法
  • 如何完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风险管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