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存问题
时间:2023-12-20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证券市场监管的法律框架及存在的问题
证券市场监管的历史演变
过去,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由中国人民银行、体改委、国家工商局等政府机构以及上海、深圳两地方政府参与管理。后来,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成立,国务院证券委负责证券监管,中国证监会作为执行机构承担监管任务。随后,国务院撤销了证券委,确认中国证监会为证券监管的主管机关。同时,我国也逐步建立起一系列证券法律法规,如《证券法》、《公司法》、《国库券条例》等。
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 监管制度缺乏长远规划:由于证券市场发展迅猛,政府监管部门在应付大量事务性工作时往往忽略了监管制度的建设。为了解决短期问题,常常采取急救办法,甚至以行政命令强行调控市场,虽然暂时缓解了问题,但可能给日后的市场发展和监管工作带来隐患。2. 监管滞后性和弱效性:虽然我国证券监管机构加大了对欺诈与操纵行为的打击力度,但行政监管往往是事后监管,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和弱效性。违规行为发生到监管机构处罚往往历时弥久,监管力量有限,调查费用高昂,导致一些市场欺诈行为未被处理,使违法者产生侥幸心理。3. 处罚过轻: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显得过轻。一些违规公司的高管人员处罚过轻,弱化了监管效果。同时,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往往转嫁到公司股东身上,中小股东往往成为受害者。4. 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我国证券监管机构作为政府代表,除了承担监管职责,还要培育和完善证券市场。然而,证券监管决策可能受到其他金融管理机构的制约,导致决策缺乏科学性。不同领域的金融法规政策之间存在相关性和制约性,影响了证券监管决策的最佳效果。5. 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的投资者保护机制仍然存在不足。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面临信息不对称、权益受损等问题,需要更加完善的保护机制。总之,尽管中国证券市场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仍面临监管制度缺乏规划、监管滞后性和弱效性、处罚过轻、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以及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健全证券市场监管体系,需要加强监管制度建设、提高监管效能、加强处罚力度、科学决策和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证券监管中的博弈模型分析
证券监管中的博弈模型,分析了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包括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之间的博弈关系。模型假设双方都知道对方的策略空间和效用函数,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监管者的策略包括疏于监管、正常监管和加强监管,而被监管者可以选择违规或不违规。文章详细分析了不同
-
证券从业人员禁止的行为有哪些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证券从业人员禁止的行为包括进行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损害客户利益头等行为。第五十四条 禁止证券交易场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
-
证券市场监管的重点内容
证券发行上市监管的核心是发行决定权的归。事前监管是指在发生操纵行为前,证券管理机构采取必要手段以防止损害发生。为实现这一目的,各国证券立法和证券管理机构都在寻求有效的约束机制。事后处理是指证券管理机构对市场操纵行为者的处理及操纵者对受损当事人的损害赔
-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问题
这一时期证券市场的监管如图1所示主要是由上海、深圳地方政府负责。分别颁布了一些有关股份公司证券交易的地方性法规,建立了地方的证券市场监管机构。
-
证券市场政府监管机构的模式
-
青岛辖区证券经纪人管理试行办法
-
如何完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