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引入的股票期权在我国资本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06年,我国政府对股票期权政策作了较大调整,3月份将允许非政府控股的国内企业发行股票期权的规定扩大到海外上市的国有企业;12月初,放开了对境内上市国有控股公司发放股票期权的限制。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完善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该准则对股份支付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规范。根据该准则,股份支付交易的确认计量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并将交易费用化。具体而言,立即可行权的股份支付应在授予日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并相应增加资本公积。而等待期内可行权的股份支付,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权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如果后续信息表明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与以前估计不同,应进行调整。
然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实施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某些公司由于管理层过度激励和不当的会计处理,导致在特定年度出现亏损。此外,一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实施股票期权的过程中,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等手段操纵企业盈余,粉饰会计信息,损害投资者利益。
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股票期权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与世界主流会计准则一致。然而,对于特定公司的特定股票期权方案而言,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因此需要采用估值技术进行计量。股票期权定价的可靠性取决于估计参数的可靠性和计量模型的适用性。
为确保估值的可靠性,《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规定,在采用估值技术进行计量时,应尽可能使用市场参与者在金融工具定价时考虑的所有市场参数,避免使用与企业特定相关的参数。至于选择哪种模型作为估值技术,虽然《股份支付》准则和《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未做出明确规定,但《股份支付》准则要求企业表外披露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然而,在我国,如果准则允许企业任意选择估值模式,可能会导致结果的不确定性。不同的估值模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从而影响企业的盈亏。对于微利行业的企业来说,选择不同的模型进行估值将成为企业盈亏的重要因素。这无疑会使企业产生利用估值模型操纵利润的动机。尽管美国FASB只推荐**克—斯科尔斯定价模型和二项模型,但这两个模型的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我国准则允许企业任意选择估值模式,可能会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如何利用信托机制实施股票期权计划。首先,需明确指定信托机构并签署协议,约定信托机构购买公司股票并承担价格差异。其次,股权期权所有人将行使权委托给信托机构,信托机构在行权期间内自行决定行使权利并指定受益人。最后,信托机构处分股票后支付收益给受益人。利用
美国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APB25的内在价值法和SFAS123的公允价值法。内在价值法考虑股票期权的内在价值,而公允价值法计量期权的时间价值。另外,随着国际权威部门对股票期权的回应,公允价值法已成为国际趋势。选择恰当的期权会计处理方法将对企业
股票期权的分类、受益人、股票来源和授予时机、期权费、行权价与授予数量。股票期权分为法定型和非法定期权两种类型,受益人主要为高级管理人员,股票来源有三种方式,期权授予与职位等级和业绩相关,行权价一般采取平价或溢价方式,股票期权授予数量反映了期权激励的强
经理股票期权在公司中的作用及在我国的现状。经理股票期权将经理人员的利益与公司的长期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对经理人员的长期激励。实行经理股票期权可以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业绩并整合人力资源。然而,在我国实行经理股票期权制度还存在一些障碍,如股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