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证券法 > 证券交易 > 证券上市 > 关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探讨

关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探讨

时间:2024-12-22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7194
摘要: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激励和约束机制出现以后,如何在现行财务会计观念与模式下对它进行会计处理存在着许多观点,有“费用论”、特殊权益论”、“非会计对象论”等。文章认为,将股票期权纳入费用不论从它的理论基础,还是从其发展态势上说都将成为一种必然。

股票期权费用化会计处理的理论基础

1. 公司委托-代理理论

根据公司委托-代理理论,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是一种激励机制。在股份公司中,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目标差异和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实际上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从而可能侵犯所有者的利益。为了最小化公司代理成本,所有者寻求各种激励机制,其中包括股票期权。与其他激励机制相比,股票期权通过让经营者成为未来可能的股东,赋予其未来可能的剩余索取权,从而缓解了两权分离产生的矛盾。这使得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的目标函数尽可能地达到一致性,减少了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和所有者对其监督的负担,有效地降低了公司因两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成本。

2. 股票期权作为薪酬的特殊性质

股票期权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其激励成本应被视为公司的管理费用。作为一种特殊的薪酬形式,股票期权是除工资和奖金以外的额外经济补偿部分。由于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经理人股票期权的报酬应被视为一种费用。如果股票期权不是一种薪酬,那么它应该被归类为什么呢?如果薪酬不是一种费用,那么它又应该被视为什么呢?

经理人股票期权费用化会计处理的争论

1. "费用"论

根据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相关规定,股票期权应被确认为公司的一项费用,列入利润表中的补偿成本。

2. "特殊权益"论

根据李*友的观点,经理人股票期权既不属于权益,也不属于负债。它兼具两者的特性,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权益处理方式,而不改变现有的会计模式。

3. "非会计对象"论

徐-珊建议,经理人股票期权不应被视为会计系统的处理对象,因为它不符合现有会计要素的定义,已经超越了会计系统处理对象的范畴。然而,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信息制度应该被严格规范,并尽早制定相应的信息披露准则。

4. "利益分配"论

根据谢*仁的观点,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在于公司剩余索取权的分享。经理人作为公司的剩余控制权的持有者,参与公司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因此,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价值在于公司剩余索取权,进而公司剩余的分享。以上各种观点从不同角度对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和会计处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然而,我们认为将股票期权列入费用处理的观点较为优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重新审视美国的股票期权制度

    美国股票期权制度的问题,包括是否应视为一种支出以及其实施过程中的争议。同时,文章也对中国股票期权的实施问题进行了冷静思考,指出在推进股票期权制度过程中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税收政策、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

  • 股票期权制度的法律分析

    股票期权的分类、受益人、股票来源和授予时机、期权费、行权价与授予数量。股票期权分为法定型和非法定期权两种类型,受益人主要为高级管理人员,股票来源有三种方式,期权授予与职位等级和业绩相关,行权价一般采取平价或溢价方式,股票期权授予数量反映了期权激励的强

  • 国外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方法

    国外股票期权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包括内在价值法和公允价值法。内在价值法以股票市价超过行权价的差额为计量基础,在服务期内逐渐摊销递延报酬成本。而公允价值法以授予日的期权公允价值确认成本并摊销,通常采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计算公允价值,不存在期末

  • 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的技术难点及对策

    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的技术难点及对策。股票来源方面存在政策不明确和公司法限制两大难点,政府可制定相关政策和修改公司法以应对。行权价格方面难点在于缺乏统一标准,可能被人操纵,需制定统一标准并确保发行定价市场化,同时政府应支持ESO计划与改制上市同时进行。

  • 股票指数期权的基础
  • 经理股票期权制:现代企业治理制度的创新
  • 我国经理股票期权的相关会计处理
证券交易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