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证券法 > 证券法法律法规 > 证券法法规 > 禁止操纵证券市场行为

禁止操纵证券市场行为

时间:2025-01-04 浏览:3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7456
在实际中,我们都知道证券市场是需要一个公平公开的氛围,我们是不可以有任何的禁止操纵证券市场行为,但是很多人对于禁止操纵证券市场行为不太清楚。

禁止操纵证券市场行为

禁止操纵证券市场行为,是指行为人违背市场自由竞价和供求关系原则,通过使用不正当手段,影响证券市场价格或交易量,制造虚假市场情况,引诱他人参与证券交易,以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转嫁风险。

连续交易操纵

连续交易操纵是指行为人单独或合谋,利用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信息优势,通过连续买卖来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或交易量。这种行为主要由资金或持股大户利用其大量资金或特定证券,或者利用内幕信息的优势,通过集中买卖、连续买卖或反复买卖同一种证券来实现。在出货阶段,这种行为会导致证券市场价格上升和交易量增加,以吸引投资者购买,从而顺利出货;在吸筹阶段,这种行为会导致证券价格下跌和交易量增加,使持有者产生恐慌心理,抛售该证券,从而获得巨额利润,其他投资者则遭受巨大损失。

根据《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指引(试行)》第22条的规定,连续交易操纵的构成要件包括:

  1. 主体是证券交易人,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无论是自行操作还是委托证券经纪商操作,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多人共谋。
  2. 利用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信息优势。
  3. 存在联合或连续买卖以及影响证券价格或交易量的事实。

根据参与人数量的不同,连续交易操纵可以分为单一行为人连续交易操纵和合谋的连续交易操纵。单一行为人利用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信息优势进行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或交易量;而两个以上的行为人通过合谋,利用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信息优势,联合或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或交易量。

串通相互买卖操纵

串通相互买卖操纵是指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在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下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交易量的行为。也被称为合谋或相对委托。实质上,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易人相互串通,一方买入,一方卖出,目的是虚构市场情况,抬高或压低证券价格,诱骗其他投资者买入或卖出该证券,以实现高位出货或低位吸筹的目的。这种交易的特点是双方或多方在交易中的时间、价格和方向相近。这种交易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操纵市场所需的资金量和证券数量,对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具有破坏性。

合谋的要件包括:

  1. 交易价格、时间和数量的相似性。
  2. 买卖同一证券,且买卖方向相反。
  3. 主观上有故意,并且两个故意行为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即恶意串通或合谋。

自买自卖操纵

自买自卖,又称洗售、对倒、对敲、虚售,是指同一投资人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交易量的行为。这种方式通常被称为庄家对倒,也被称为“左手卖给右手”。主要表现为行为人在多个不同营业部的多个证券交易账户之间进行交易,即在某个账户内卖出证券的同时,在另一个账户内买入同一证券。实质上,这个人是在自己和自己进行交易。虽然行为人并没有转移证券的实质所有权,持有的证券数量也没有变化,但是这样做可以大幅增加该证券的成交量,给其他投资者造成该证券交易活跃的假象,从而影响他们对该证券行情的判断,导致他们做出错误的买卖决策,为行为人提供出货或吸筹的机会和条件。

自买自卖的构成要件包括:

  1. 存在实际交易。
  2. 交易发生的时间相同,数量相当,价格一致,方向相反(一买一卖)。
  3. 这些交易并不改变该证券的实质所有权,即这些证券实质上仍然为同一人所有。
  4. 存在自买自卖的故意。

其他操纵市场的行为

证券法第77条规定的“以其他手段操纵证券市场”属于“兜底条款”。其他操纵市场的行为是指法律已明确列举的市场操纵行为之外的行为。《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指引(试行)》第30条列举了其他操纵市场的行为,包括蛊惑交易操纵、抢帽子交易操纵、虚假申报操纵、特定时间的价格或价值操纵、尾市交易操纵以及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操纵证券市场的行为。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证券法第78条的规定,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传播媒介从业人员和有关人员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应根据相应规定处理,而不应归类为其他操纵市场的行为。换句话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传播媒介从业人员和有关人员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不属于其他操纵市场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行为人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您的情况较为复杂,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虚假陈述和信息误导行为的定义及主体

    虚假陈述和信息误导行为的定义及其主体。虚假陈述和信息误导行为主要指在证券市场中,行为人对相关事实、性质、前景等作出不实陈述或诱导,导致投资者受骗。涉及主体包括国家工作人员、新闻传播人员、证券交易服务机构等。为维护市场秩序,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禁止

  • 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

    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的范围,包括发行人相关人员、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相关人员、发行人控股公司相关人员、职务相关人员、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相关人员以及相关机构人员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人员。在内幕信息公开前,这些人员不得进行买卖证券、泄露信

  • 认真进行投资前的风险评估

    投资前的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介绍了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分析内容。同时提出了规避和控制风险的三大投资原则:债券投资期限梯形化、债券投资种类分散化和收益与风险匹配原则。文章还介绍了运用有效的投资方法和技术进行债券期货交易套期保值以及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风险收益分析

  •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第101号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了规范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相关活动而发布的若干规定。该规定旨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并维护证券市场秩序。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包括沪*通和港股通两部分,双方市场需要遵循现行的交易结算法律法规,并由各自市场的证券监

  • 禁止操纵证券市场行为
  • 加强证券市场监管的意义是什么
  • 证券市场监管内容
证券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