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人在履行期届至时是否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即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这涉及到行使履行抗辩权是否需要明确的意思表示以及是否需要及时通知对方的问题。在不同情况下,需要采用不同的规则。
当因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而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时,担保人可以不通知对方。因为未通知对方不会给对方造成危害。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表现是在履行期届至时不履行债务,此时可以推定担保人了解对方正在行使自己的对抗权利。因此,行使先履行抗辩权而未通知对方并不构成合同责任。与行使不安抗辩权不同,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需要及时通知对方。
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一方是依照合同或法律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通知对方可以给对方提供举证的机会或能够及时采取减损措施。对于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担保人来说,他们负有后履行的义务,而对方负有先履行的义务。如果担保人因故不能履行先履行义务,应当通知对方。如果担保人没有履行义务而要求对方履行,对方应当明确拒绝通知担保人。当然,担保人也可以主动通知对方要求其实际履行合同。
先履行抗辩权依赖于合同的履行效力,不可能永久存在。当先期违约人纠正违约,使合同的履行趋于正常,满足或基本满足另一方的履行利益时,先履行抗辩权消灭。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担保人应当及时恢复履行,否则构成违约责任。如果担保人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没有效果,可以根据法定条件通知对方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后,合同自始无履行效力,使依合同产生的先履行抗辩权消灭。合同撤销后,履行效力消灭,也不存在履行抗辩权。合同无效时,无履行效力,不产生先履行抗辩权,但可以产生权利不成立或消灭的抗辩权。
中国票据抗辩权的相关规定,包括其限制和种类。票据抗辩是为了保护债务人的权益,但需要进行限制以保证票据流通性。《票据法》对票据抗辩作出了具体规定。票据抗辩分为对物的抗辩和对人的抗辩两大类,前者基于票据本身的问题,后者基于债务人与特定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三种抗辩权的区别与联系。三种抗辩权在主张权利人、法律义务及行使权利的时间上有所不同。然而,它们的联系在于目的相同、适用范围相同、权利效力相同以及行使方式相同。不安抗辩权和先履行抗辩权适用于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合同,而同时履行抗辩权则无此要求。
抵消权的定义、条件和抵消通知的要求。当合同双方互负债务时,可以进行债务抵消,即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清偿,实现债务消灭。债务人主张抵消权需满足多种条件,如双方互负债务、债权均已到期、债务同种类或同一性质等。同时,债务人发出抵消通知时不得附加条件或期限。
合同法草案的新规定,强调了合同履行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为防范合同欺诈而增加的不安抗辩权、代位权和撤销权等条款。这些新规定将有助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有效防范市场欺诈行为,维护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