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人在履行期届至时是否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即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这涉及到行使履行抗辩权是否需要明确的意思表示以及是否需要及时通知对方的问题。在不同情况下,需要采用不同的规则。
当因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而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时,担保人可以不通知对方。因为未通知对方不会给对方造成危害。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表现是在履行期届至时不履行债务,此时可以推定担保人了解对方正在行使自己的对抗权利。因此,行使先履行抗辩权而未通知对方并不构成合同责任。与行使不安抗辩权不同,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需要及时通知对方。
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一方是依照合同或法律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通知对方可以给对方提供举证的机会或能够及时采取减损措施。对于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担保人来说,他们负有后履行的义务,而对方负有先履行的义务。如果担保人因故不能履行先履行义务,应当通知对方。如果担保人没有履行义务而要求对方履行,对方应当明确拒绝通知担保人。当然,担保人也可以主动通知对方要求其实际履行合同。
先履行抗辩权依赖于合同的履行效力,不可能永久存在。当先期违约人纠正违约,使合同的履行趋于正常,满足或基本满足另一方的履行利益时,先履行抗辩权消灭。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担保人应当及时恢复履行,否则构成违约责任。如果担保人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没有效果,可以根据法定条件通知对方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后,合同自始无履行效力,使依合同产生的先履行抗辩权消灭。合同撤销后,履行效力消灭,也不存在履行抗辩权。合同无效时,无履行效力,不产生先履行抗辩权,但可以产生权利不成立或消灭的抗辩权。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的形式。根据法律规定,当对方出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以及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时,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债务。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应及时通知对方,若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则应恢复履行债务。
担保人在行使先诉抗辩权时需要注意的四个要点,包括保证责任的明确约定、行使时间、行使条件以及先诉抗辩权的效果。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先诉抗辩权的防御性与阻却性、独立性与专属性两个方面的特性。担保人需明确只有在保证合同中明确约定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为一般保证时,
不安抗辩权这一法律工具在保护当事人权益方面的重要性。不安抗辩权定义为我国合同法中的双务合同中的权利,当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时,先履行方有权暂时中止履行。收律师费的不安抗辩权需满足特定条件,包括在同一双务合同中存在互负债务、先履行方必须有确切
先履行抗辩权的适用范围,即在合同中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不履行或不符合约定时,后履行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前提是双方债务在同一双务合同中存在互为对价关系。同时履行抗辩权允许在对方未履行债务时保留自己的给付,双方债务同时履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