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担保法规定,债务的担保方式主要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
保证是指债权人与第三人(保证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第三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一种保证方式。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法律规定的可做抵押的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就抵押物卖得价金优先受偿。
定金是为确保合同履行,一方向对方支付一定的货币的保证方式。当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时,无权请求返还定金;当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时,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留置是指合同的一方当事人由于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对已经占有的对方财产采取的扣留处置的一种保证方式。扣留期限届满,对方当事人仍不履行合同义务时,留置人有权依法变卖扣留的财产,并从价款中优先得到清偿。
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就该动产卖得价金优先受偿。
债务担保的效力是指担保依法成立所具有的对当事人的法律约束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担保当事人的权利主要包括请求权、抗辩权、追偿权、免责权、占有权、支配权、优先受偿权、转质权、使用收益权等。
(1) 债权人的义务:债权人应承担的主要义务包括及时督促主债务人履行义务,以及妥善保管或返还担保物或有关权利证书。
(2) 担保人的义务:担保人应承担的义务主要包括在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代为清偿债务,并及时转移担保物或有关权利证书给债权人。
担保物权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担保物权是从物权的一种,目的是保障债权的实现。担保物权涉及他人的所有物,具有属性特征、预先约定性、可靠性、自愿性和明确的目的性。担保的种类包括人的担保、物的担保、金钱担保和反担保等。反担保的范围在担保法中有所规定,但也存在一
股权质押权的行使问题。依据我国担保法,质权人行使股权质押权并非必须通过法院审理,可通过协商与出质人达成一致。债务履行期届满时,如未获清偿,质权人可采取质物折价、拍卖或变卖等方式处理。若所得价款超过债权数额,超出部分归出质人;若不足,则由债务人继续清偿
保证合同不成立情况是双方没有关于保证合同内容达成一致,或者是存在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的相关情况。担保合同的成立方式有以下几种:。(一) 在主合同中订立担保条款;(二) 在合同之外单独订立书面的担保合同;(四) 保证人在主合同中以保证人的身份签字的。所有担保合同
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也就是说如果担保人存在过错,那么担保人需要承担的责任还是由担保人独自承担。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