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探讨不安抗辩权规则的设计,主要涉及中止履行的范围和主体限制的问题。我们将首先讨论是否中止履行仅限于履行期届满后的债务履行,还是也可以包括履行期届满前的履行准备。同时,我们还将探讨不安抗辩权的主体是否应当仅限于先给付义务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深化对不安抗辩权制度的认识,建立更加完善的规则,并为进一步理解抗辩权理论提供一定的益处。
为了更好地阐述上述问题,我们先基于现行法的规定来进行说明。举一个典型的情形作为例子,双方于2月1日签订合同,约定买卖一批货物,要求在3月1日交付铁路托运,并在4月1日付款。买受人于2月15日来信,希望能够提前发货,但出卖人将该信置之不理。然而,3月1日,出卖人在办理托运手续时偶然看到报纸上的报道,得知买受人公司因经理侵吞公司财产、经营不善等原因面临债主逼债的困境,并对当初选人不当的错误进行了反思。出卖人大为惊讶,立刻停止办理手续。买受人于3月3日催促出卖人发货,出卖人立即回电询问情况,并要求买受人采取措施确保能够支付价款,并表示暂停发货。买受人于3月15日回电,表示公司经理已在20天前更换,公司状况正在改善,并提供了银行的保函。出卖人于3月17日托运货物。
根据上述情形,买受人于2月15日来信,但出卖人置之不理,未发货。那么,这种不作为是否会产生法律效果?是否因为不履行而承担违约责任?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合同于2月1日生效,买受人的债权已经发生,但由于履行期尚未届满,买受人尚未获得请求权,同时出卖人也没有给付义务。因此,出卖人的不交付并非义务的不履行,不符合《合同法》第107条规定的违约要件。
保证人追偿权的诉讼时效及条件。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才有追偿权,且必须在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时主观上不能有过错,否则不能向主债务人追偿。如果保证人在可以主张诉讼时效抗辩权而没有主张时清偿了债务,则不能再向债务人追偿。具体问题应咨询专业
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构成和效力。构成条件包括双方存在同一双务合同、债务存在先后履行顺序等。效力方面,后履行一方有权在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履行不当时拒绝其履行要求,且行使不安抗辩权时仍可行使顺序履行抗辩权,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不构成违约。
先诉抗辩权在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中的适用范围。先诉抗辩权仅适用于一般保证,不适用于连带保证。同时,本文列举了三种情形下保证人一般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包括债务人住所变更导致履行债务困难、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以及保证人书面放弃先诉抗辩权。
诉讼时效的相关内容。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时效期间届满后,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文章详细阐述了诉讼时效的认定方法,包括时效期间的起算、分期履行债务的情况、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请求权和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