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某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被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双方于2009年4月1日签订了《杏林苑工程建设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约定了工程的开工、竣工时间、履约金及支付时间等内容。根据合同约定,被告应提供施工图和完成施工场地的准备工作后,原告方才能进场施工。然而,被告一直未完成拆迁工作和场地准备工作,导致原告无法进场施工,因此原告拒绝继续支付履约保证金。
被告于2010年1月21日解除了合同,并要求退还原告已缴纳的履约保证金。
原告随后向被告发出催收函,要求退还已缴纳的履约保证金。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合同约定,被告未能提供施工图和完成场地准备工作,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因此支持原告的请求解除合同并要求退还履约保证金。
被告不服判决,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维持了原判。
不安抗辩权,又称先履行抗辩权,是我国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制度而形成的。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于1999年3月颁布,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合同履行制度加以确立。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有严格的条件限制,一般需满足以下条件: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依照法律中止履行后,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如果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解约权的行使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即“相对方拒绝提出给付或提出担保”。在审判实践中,法官还需根据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进行自由裁量。
合同法中的中止履约权和合同解除权。根据立法本意,当事人享有这两项不安抗辩权利,其中中止履约权的行使条件是一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可能无法履行债务。在一定条件下,不安抗辩权还可以转化为消灭的抗辩权,权利人可依法行使合同解除权,消灭对方的履行请求权和合同关
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它适用于双务合同,在异时履行的情况下更为常见。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只有在先履行方的债务已届清偿期,并提供确切证据证明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时才能成立。满足条件时,后履行方可以主张不安抗辩权,暂时中止合同履行并要求先履行方采取
先履行方的抗辩权在双务合同中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在后履行方财产状况恶化时如何保护先履行方的利益。文中介绍了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制度,通过比较两者,分析我国合同法在此方面的立法选择。不安抗辩权的发生需满足后履行方财产状况恶化和履约能力丧失或可能丧失两个要
默示毁约与不安抗辩权的区别。首先,不安抗辩权以双方履行债务时间有先后之别为前提,而默示毁约则没有此前提。其次,不安抗辩权的发生原因有四种情形,而默示毁约的理由更为广泛。第三,不安抗辩权的行使与债务人是否有过错无关,而默示毁约则以过错为构成要件。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