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无因管理 > 归责原则的内容有哪些

归责原则的内容有哪些

时间:2024-04-27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2137
在法律界归责原则是侵权行为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讨论侵权行为法的基本问题时似乎无法不论及归责原则及其适用。惟其如此,却导致了对归责原则适用范围的不适当扩大。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归责原则在侵权行为法中的适用,应当仅限于对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考量。那么归责原则的内容有哪些?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讲解。

归责原则的基本概念

归责原则在司法实践和法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侵权行为法的适用中,归责原则被视为一个预设的前提。然而,在知识产权领域中,对归责原则的理解却引起了争议。

知识产权的特殊性

知识产权与其他民事权利相比具有突出的非物质特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并不以侵害物质实体为手段和前提。然而,由于知识与载体的相互关系,实现知识产权人财产利益和侵害知识产权行为人财产利益的实现都需要借助于承载知识的物质实体的传播。因此,在保护知识产权人利益的同时,停止侵权措施变得更加重要。

停止侵权的责任承担

为了充分保护知识产权人利益,采取停止侵权措施至关重要。知识产权诉讼中的行为保全制度和停止侵权的决定都起着重要作用。停止侵权的决定意味着侵权行为人承担了相应的民事责任,这种责任承担并不依赖于行为人的主观意愿状态。

侵害知识产权的归责原则争议

在侵害知识产权领域,对归责原则的适用引发了争议。一些学者主张在侵害知识产权领域仍然坚持过错责任原则或者过错责任原则与过错推定原则相结合的二元归责原则。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在侵害知识产权领域应当分别确立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

责任的性质和形式

责任是法律效果中描述的内容。无论有无过错,不法行为人因为自身行为面临的法律效果都属于责任的范畴。责任的性质并不因为权利人通过私力或公力寻求救济,或要求完璧归赵或要求金钱补偿而转移。广义的法律责任等同于法律义务,责任是没有做好应该做的事情而应当承担的后果。责任的形式包括赔偿、恢复原状、赔礼道歉、警告、开除、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责任的追究需要遵循归责原则。

立法技术对归责原则的影响

中国现行立法采用了将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合二为一的立法技术,使民事责任成为一项统一、完整的法律制度。在《民法通则》中,对财产所有权、财产权、债权、知识产权和人身权作了正面意义的规定。侵犯这些权利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被纳入民事责任章节,其中赔偿损失作为一种民事责任方式。立法技术的不同处理导致归责原则的使用也必须相应变动。

相关标签: 侵权人归责原则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