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带债务的外部效力是指每个债务人都有义务履行全部债务,债权人有权向债务人中的一人、数人或全体请求履行全部或部分债务。当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或数人履行全部债务后,其他债务人的债务消失。
对于死亡的自然人来说,其民事权利能力消失,但作为连带债务人,他仍然对债权人负有连带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有三种可能的情况:
1. 如果死亡自然人没有遗产,债权人无法向其要求债权,其他债务人仍然对全部债务负有连带责任。
2. 如果死亡自然人的遗产不足以偿还其债务份额,债权人可以请求清偿遗产,其他债务人仍然对剩余的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
3. 如果死亡自然人的遗产超过其债务份额,债权人可以选择就债务人的债务份额进行清偿,或者就全部债务进行清偿。如果债权人要求的清偿金额超过死亡自然人的债务份额,且死亡自然人有继承人,继承人可以向其他债务人请求超出债务份额的部分的清偿。如果没有继承人,其他债务人不需要偿还超出债务份额的部分。
如果连带债务人中的法人解散或破产,债权人可以将其债权总额加入破产财团进行分配。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仍存在的债务人仍然对未清偿的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
如果连带债务人中的多个法人同时或先后解散或破产,各国法律对债权人如何实现债权有不同规定。瑞士破产法规定,即使债权人在破产开始前已经部分受偿,债务人破产时,已受偿的部分也不予扣除,而是将债权总额加入破产财团进行分配。这样的规定保护了债权人不受破产分配的影响。当然,债权人如果在破产财产中获得超过实际债权部分的清偿,应当将多余部分归还给破产财团。
另外,当企业法人解散时,债权人可以要求法人清算组清偿全部债权。如果企业法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包括连带债务在内的债务,债权人可以立即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在清偿完连带债务后,清算组有权向其他连带债务人请求偿还。
连带债务的内部效力是指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或数人清偿了全部债务,其他债务人的债务也随之消除。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向其他债务人请求偿还超过其应承担的部分。
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形成了求偿权,该求偿权的根据是一个债务人为他人履行了债务,根据公平原则,使超过自己债务份额的债务人获得求偿权。求偿权的要件是求偿权人履行的债务超过自己承担的债务份额,并且其他债务人免责。求偿权的范围包括超出求偿权人应承担份额的部分、履行债务的必要费用以及由求偿权人单独负责的事项引起的费用。
如果连带债务人中的自然人死亡或法人解散、破产,而债权人未行使自己的权利,其他债务人是否仍需对死亡自然人或解散、破产法人的债务份额负连带责任?
根据连带债务的目的和制度价值,即使债权人未行使自己的权利,其他债务人仍然应对死亡自然人或解散、破产法人的债务份额负连带责任。然而,其他债务人清偿完债权人的债务后,他们的求偿权无法得到实现。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如果连带债务人中的自然人死亡或法人解散、破产,其他债务人可以通知债权人行使自己的权利。如果债权人不行使权利,其他债务人可以事先要求从待分配财产中留出死亡自然人或解散、破产法人的债务份额。这样的做法符合法律的公平原则,保护其他债权人的利益,同时也保护了债权人的权利。
连带责任认定的五种情形。首先,因保证而承担的连带责任,保证人和债务人需按约定承担债务。其次,合伙和合伙型联营中的连带责任,合伙人或联营各方需对债务负连带清偿责任。第三,因代理而承担连带责任,包括授权不明、代理人与第三人串通等情形。第四,因共同侵权而承
烟台三亚木业有限公司与交运集团货运有限公司之间的货物运输合同纠纷。由于实际承运公司保管不善导致货物受损,法院判决实际承运公司和合同运输公司分别赔偿三亚公司损失。涉及民法中的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和损益相抵规则。通过对本案的分析,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这两个民法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诉讼途径和债务纠纷诉讼程序。债权人对于不真正连带债务人可以选择同时起诉或分别起诉不同的债务人。涉及两个不同种类的法律关系的案件,合并审理需符合一定条件,否则会不符合《民诉法》规定。在有终局责任人的情况下,可以将两种法律关系合并审理。没
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的定义及其区别。有权占有基于法律或合同规定,而无权占有则没有本权。无权占有可分为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其意义在于善意占有人可能依善意取得制度取得财产所有权,而恶意占有人则不能。在返还原物、赔偿等方面,善意和恶意占有人也有不同的责任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