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权行使条件是指留置权人可以行使留置权的情形。一般来说,行使留置权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债务人必须在一定的期限内未能履行债务。这个期限可以由当事人自行约定,但不能少于法定期限。如果没有约定,具体期限由债权人决定,但也不能低于法定期限。在我国,担保法规定的期限为2个月。
债权人必须在确定的期限内通知债务人履行其义务。如果债权人没有进行通知,就不能行使留置权。
债务人在确定的期限内仍未履行义务,并且没有提供其他担保。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留置权才能行使。
具有留置权的债权人在行使留置权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债权人必须占有债务人的财产才能成立留置权。如果债权人没有占有债务人的财产,就没有留置权。债权人失去对债务人财产的占有权,留置权也就消失。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债权人只能占有债务人财产的原因是合同,而不是侵权行为。在货运合同中,货物必须在承运人的控制下。如果货物不在承运人控制下,承运人以其他方式占有货物,就构成侵权。
留置权的成立要求债权和留置物占有的取得基于同一合同关系。在货运合同中,托运人或收货人未支付的运费、保管费及其他运输费用必须是因所要留置的货物而产生的。承运人不能因托运人或收货人拖欠本次运输合同标的物以外的货物产生的费用而行使留置权。
留置权是因债务人未履行债务而产生的,只有债务人的债务已到履行期限才能确定。如果债务人的义务尚未到履行期,就无法判断债务人是否自觉履行债务。因此,如果允许成立留置权,就意味着强制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这是不公平的。
一般情况下,只要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留置权就可以成立。这三个条件被称为留置权成立的积极条件。然而,如果存在妨碍留置权成立的情形,即使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留置权仍然不能成立。妨碍留置权成立的情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当事人约定排除留置权的适用。留置权是一种财产权,当事人可以约定排除其适用。根据《合同法》第315条的规定,除非货运合同中的当事人另有约定,否则货物留置权仍然是合同规定的权利,权利当事人可以行使,也可以自愿放弃,法律不干涉;其次,留置财产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或社会公德;最后,留置财产与债权人所承担的义务相抵触。
商事留置权的善意取得问题。商事留置权是在商业交易中,债权人可以留置自己占有的债务人的物品或有价证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商事留置权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符合其立法目的,对交易各方利益平衡和社会成本减少有重要作用。
抵押权、留置权和质权的定义、特征以及在担保物上的相互关系和效力。抵押权是不移转占有而提供担保的财产上的权利,留置权和质权涉及动产的占有。三者都具有担保债务履行的目的,并在特定财产上设定权利。在担保物上,留置权优先于抵押权和质权,但具体情况会根据担保物
债权人行使留置权的前提。首先,债权人必须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但并不包括仅持有家中器具的情况和债务人占有留置物的情况。其次,行使留置权的前提还包括债权已届清偿期,但也存在债务人无支付能力的情况例外。最后,债权人占有的动产必须与债权的发生有牵连关系,即
可能发生留置权的多种情况。包括加工承揽合同、建筑安装承包合同、保管合同、货物运输合同、财产租赁合同以及委托合同和信托合同。在这些合同中,当一方未履行其义务,如支付报酬或费用,另一方有权行使留置权,对对方的财产进行留置、折价或变卖以追偿费用。但在行使留